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江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摘要:据了解,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十三五”时期,江西省改革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坚持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考核相结合,建立了以环境质量考核为导向的减排考核制度。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郑艾伽 记者华斌报道 生态环境保护从忽视到全民重视,环境保护机构从无到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百年奋斗之路,如今,绿色生态已然成为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目前,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新的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江西在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从上世纪“山江湖工程”到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始终坚持污染预防和治理“两结合、两促进”,始终坚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自然生态保护“两头进、两开花”,全省生态环境指数居全国前列,绿色低碳经济稳步发展。
截至今年6月30日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江西省PM2.5浓度为30μg/m³,继续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全省优良天数比率95.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在较上一年增加45个断面和降雨量同比减少的情况下,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92.2%,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0%,长江干流10个断面均为Ⅱ类水质。赣江干流33个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29个,Ⅲ类水质断面4个。全省设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地在江西就有5个,数量列全国第二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有16个,数量居全国第五位;省级生态县(市、区)34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地17个,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刚自豪地说道。
据了解,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十三五”时期,江西省改革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坚持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考核相结合,建立了以环境质量考核为导向的减排考核制度。与此同时,江西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进程,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0.2∶49.9∶39.9调整到2020年的8.7:43.2:48.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8.1%、22.2%,比2019年分别提高2.0、1.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经济含量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此外,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抓手,江西及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今年4月—5月,国家对我省开展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目前,督察组交办的3435件信访件中,1651件已办结,1784件阶段性办结。同时,2018、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我省的29个问题,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整改28个;2020年警示片披露我省的21个问题,已初步整改完成9个。”龙刚说道。
启航绿色新征程,下一步,江西将重点在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上下功夫,制定实施《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赣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办法,出台《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和《江西省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编制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4个技术指南,回答基层最关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怎么选、怎么建、怎么管”等问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