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奋进砥砺前行 “十三五”云南牟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摘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完成,“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全面完成,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发展网讯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中共牟定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围绕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深入实施“一枢纽两区三基地”发展战略,打响左脚舞之乡、牟定腐乳两大品牌,夯实水利、交通、城镇三大基础,强化人才、科技、产业和项目四大支撑,培强高原特色农业、冶金矿产、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五大产业,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完成,“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全面完成,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39.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7.6亿元,是2015年的1.97倍,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8607元提高到2020年的36382元,比2015年翻了近一翻,年均增长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2.8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7亿元,是2015年的1.38倍,年均增长6.6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高于省州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17.1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0亿元,是2015年的1.75倍,年均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4.39亿元增加到2020的11亿元,是2015年2.5倍,年均增长18.5%。城镇居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6302元增加到2020年的38720元,年均增长8.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628元增加到2020年的12243元,年均增长9.78%。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十三五”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9年度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这是继2016年度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县后的又一殊荣,县域战略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牟定县于2018年9月29日正式退出贫困县,率先在全省脱贫出列,甩掉了多年的贫困帽子,被表彰为“云南省2018年扶贫先进集体”,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643户9293人减少到2020年的0户0人,贫困发生率从7.85%降至2020年的0,3400户11535 人全面脱贫,已脱贫的3400户 11535人贫困人口脱贫成果持续巩固。2017年、2019年脱贫成效考核位居全省“好”的等次,2020年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大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有效化解,有效控制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多渠道筹措资金化解政府债务,全县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底线。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全面推进河(湖)长制,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取得实效,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100%。县城空气优良率保持100%。三峰山、化佛山等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65%。
——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十三五”以来,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基本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标。烤烟、果蔬、花卉、畜牧等特色优势农业较快发展。“十三五”末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8.22亿元,比2015年的10.92亿元增长66.85%,年均增长5.6%。新型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矿冶、能源、加工制造等产业提质增效,争取到云南唯一一个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落户牟定,初步形成了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以冶金矿产、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为辅的工业体系。“十三五”末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1.79亿元,比2015年的12.6亿元增长152.3%,年均增长18.3%。现代服务业提速增量,“十三五”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7.63亿元,比2015年的15.92亿元增长73.56%,年均增长6.9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27.7:31.9:40.4发展优化为“十三五”末23.5:40.9:35.6。
——发展基础实现新突破。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加强,事关牟定长远发展的昆楚大扩容、楚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楚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牟定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通村公路277公里,全县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4.6公里,沥青油路达244公里,公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813公里,率先在全州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滇中引水工程牟定段全线动工,龙川河、猫街河、石者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双龙闸、小土锅箐、高泉闸等小(一)型水库完成建设,以小(一)型、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五小水利”为重点的一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全县水库坝塘总库容达9884万立方米。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楚攀天然气管道建设全面完成,中广核彝山风电场、长翔光伏电站、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光纤改造提升和4G无线网络覆盖工程,全县光纤线路长达5600多公里,84个行政村移动4G网络、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20.54万部,互联网用户达21.3万户。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县城承载力不断增强,县城总体规划和乡镇集镇、特色村庄、美丽宜居乡村等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左脚舞山城北干道、南干道、山城环线全线贯通,万寿路地下综合管廊建成投入使用。投入资金12.85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5569户、老旧小区改造25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9.5%。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深入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创建,“美丽县城”及茅州古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彝和园左脚舞风情特色小镇2个州级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北干道、南山公园、滨河走廊等景观节点提升改造工程,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5%。新建雨污管网10.24公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23%。全面推行街长制,县城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六城同创”全面启动,城镇功能及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美丽县城”初步形成。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累计投入资金3.79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769户,全面消除农村CD级危房。6个乡镇“一水两污”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卫生公厕22座、改造农村户厕8160个,乡镇和自然村组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公厕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化、常态化,村庄保洁员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开,建成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数量由2015年的4698户增加到2020年的10571户,增长125%,年均新增市场主体1174户。文化体制、教育教学、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各项改革工作成效明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效提高。创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机制,开放合作不断加强,招商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合作共赢的局面基本形成。
——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稳就业政策积极落实,创新推动“533”就业扶贫模式,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县劳动力转业就业率达73.81%;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2.21万人、19.2万人。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健全,城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教育设施明显改善,思源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建成招生办学,青少年活动中心、职教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不断深化,华中师大牟定附中挂牌招生,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成投入使用,县医院补短板项目有序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建设省级重点专科6个,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群众文体生活日益丰富。(杜昌辉)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