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福建江西海南四省嘉宾同坛谋化 “十四五”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摘要: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监管体制。率先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和检查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开展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核发全国首张新版排污许可证。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吴承坤 2021年7月12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系列论坛之一“十四五”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主题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福建、江西、海南四省嘉宾共聚一堂同堂就“十四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展了热烈的主题讨论和观点碰撞。
张福寿(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主任):
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五年来,已完成的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
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5年来,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全省12条河流1-3季水质达到17.9,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已经达到9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8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7.29亿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6.8%。
2020年全省GDP达到4.39万亿元,在全国居第7位,是2001年的11.8倍。“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1%,清洁能源比重达到了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个百分点。GDP的水耗、能耗相比2001年下降了99.7%,二氧化碳排放程度较2005年下降了75.3%,实现了低排放、低消耗,高产出的同频共振。
下一步,福建省将在加强已有改革经验复制推广的同时,持续提质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努力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推进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不断的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构建省域空间保护新格局,紧紧围绕建设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的地位,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空间发展统筹协调,做好三态联动的大文章,建立健全省域国土空间的规划体系,优化提升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推进乡村规划编制。打造城乡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分区分类开展自然生态修复,完善三纵一横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进一步构建污染防治控制体系,深化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示范区建设。健全完善政府领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广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产品治理经验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蓝海领域,重点推进流域、海域协同治理。总结推广海上综合整治攻坚战的实践经验。着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
进一步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经济体系,把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工作的总抓手,编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力争在全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前列。总结实施绿色产业指导工作,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安全稳妥开展核电,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装备。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实施电动福建计划,实施绿色技术,在绿色技术领域建设一批省级技术产业的创新联盟。
进一步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质。着力构建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职责。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使用者付费,价格市场化改革,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将市场资本化运作,积极探索符合地方资源禀赋的生态权益交易。生态产业开发、区域协同开发等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价值的内生动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化,建立符合福建实际的省域的核算体系。
进一步构建绿色发展的智慧体系,立足绿色发展的定位,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改革,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健全生态环境责任终生追究的责任提质。积极稳妥推荐改革创新,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努力推进地区生产总值和生态产品价值同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彭小平(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西省先后实施各级各类自主模式创新200多项,38项重点改革顺利完成,35项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4.7%,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6%,全省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业比重分别达22.1%、38.2%。万元GDP能耗下降18.3%,提前完成国家目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绿色共建共享,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江西省将高起点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一是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我们将完善两个体系,一是工作推进体系,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小组,常务副省长具体负责的工作推进小组。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加快构建“1+1+N”政策体系。
实施三大行动:节能降碳提效行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建立四项机制:项目推进机制;支撑保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社会参与机制。
二是全面推进生财产品价值实现,进一步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三是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四是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包括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健全法律标准体系、以完备的法治和标准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彭显华(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获批以来,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贵州全面深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试点先行,瞄准目标和定位,打造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示范区,率先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率先将河长制纳入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实现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河长制全覆盖。
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批准的34项核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改革成果列入了国家推广清单。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贵州省多管齐下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施绿色贵州的行动计划,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并进。县城以上城市空间质量优良比例达到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守牢绿色门槛。着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绿色经济“四型产业”。深化农业产业革命,加快发展12个农民特色产业,农民增收连续位居前列。实施绿色经济。推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全省世界自然遗产地4个,居全国第一。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三。
“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单位地区什么总值能耗下降24.3%,增幅居全国前列。绿色经济占比42%,清洁能源占比52.9%地经济增速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贵州省实施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的三年行动。大力推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出台生态扶贫专项制度,到目前为止,完成退耕还林1465万亩,让家园更加绿。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将在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上出新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出新绩,顺应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任务。在创新办好国家级国际性生态文明论坛上出新绩,顺应更好地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形势。
孔令辉(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海南作为四个试验区最年轻的试验区,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海南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99.5%,PM2.5浓度13微克/立方米,创PM2.5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9.9%。构建高效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率先实施并持续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大力推进“三线一单”改革,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省共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面积27.4%,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近岸海域面积35.1%。
一是大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以陆海统筹理念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划定围填海控制线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陆海生态保护红线连通率达到97%,海南本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60%以上。全面实施湾长制。
二是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化刚性约束。高位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立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为第一副组长的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
2019年初,时任省长沈晓明亲自谋划并确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
高密度立法,构筑生态文明法治屏障。在生态文明领域共制订20余项省级地方性法规。率先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创新开展生态恢复性司法裁判。出台了地方特色污染排放控制标准和会展住宿行业绿色标准。
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监管体制。率先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和检查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开展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核发全国首张新版排污许可证。
生态文明考核体系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出台党政、部门生态环境保障职责清单,进一步扩大取消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的范围。
三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路寻方”。
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更加清洁低碳。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出台《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和路线图。截至2020底,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个百分点。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推动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
“十四五”工作思路:一是坚持高质量引领;二是坚持高效达到碳综合自贸港;三是坚持高协同联动;四是坚持高精准治污,保持环境质量全国标杆;五是坚持高水平保护,维护自贸港生态安全。六是坚持高标准防护,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七是坚持高效率监管,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八是坚持高品质行动。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