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广州切实抓好“双统筹”,打好 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2021-07-12 11:40 中国发展网
对外贸易 营商环境

摘要: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采取分级分类精准防控措施,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虽然疫情直接冲击的是部分行业和区域,但对全市当前及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氛围、消费信心和发展预期仍有不同程度影响。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穗发宣、记者皮泽红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在6月22日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力为企业纾困减负若干措施》(“纾困9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台了《关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双统筹46条”)。

双统筹46条”出台的相关背景和主要考虑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采取分级分类精准防控措施,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虽然疫情直接冲击的是部分行业和区域,但对全市当前及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氛围、消费信心和发展预期仍有不同程度影响。“纾困9条”主要立足快、准、实,从金融、税费、用工、租金等方面,提出“输血、减免、缓缴、补贴、返还”等一系列政策,及时精准帮助企业渡难关。“双统筹46条”则在此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涵盖疫情防控又涵盖经济社会发展,既着眼短期帮扶企业解难题又系统谋划经济长远高质量发展,既从供给侧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又发力需求侧稳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努力做到“四个对冲”,即以工业增长对冲服务业受到的影响,以投资拉动对冲消费放缓,以疫情冲击不明显甚至逆势上扬的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对冲接触式聚集性服务行业,以低风险区域增量对冲中高风险区域减量,最大程度上减轻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的损失,力促供需两端齐头并进,改革发展共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重点内容

“双统筹46条”除了狠抓“纾困9条”落地落实外,还从其他4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狠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

从防反弹、防扩散、防输入、强基础四个方面,提出系列措施,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为抓好全年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防反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做好患者救治,持续推进大规模人群全程免疫。始终保持发热门诊、药店、诊所等监测哨点的敏感性和警惕性,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从业人员、重点场所定期核酸检测。

二是防扩散。加强与周边省市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完善并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发热排查、病房管理、医疗防护、陪护探视管理、清洁消毒、感控培训和监督检查等制度。严格按要求设置隔离酒店,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应急措施。合理设置核酸检测点、疫苗接种点。

三是防输入。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入境旅客闭环管理全覆盖、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全覆盖、进口货物监测全覆盖。排查管控重点地区来(返)穗人员,加强机场、港口、跨境货车等疫情防控和快速筛查,严格监管进口冷链物品,落实落细入境口岸一线工作人员集中居住、“两点一线”闭环管理、全程疫苗接种、高频次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加快建设国际健康驿站。

四是强基础。加快推进市、区医学观察场所和市应急医院、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以及市八医院三期等项目建设。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广州地区医疗机构一网联通。支持国家实验室聚焦疫情防控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加快推进新冠肺炎治疗药物、诊疗试剂与器械、疫苗研发等重点领域项目应急攻关。强化党组织、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五是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住餐、文旅、会展、交通、零售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最大,也具有共通点,都需要依靠“人流”来带动恢复,因此接下来关键要多措并举提振社会信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文体娱乐等公共场所、密闭经营性场所开放,逐步恢复社会餐饮服务,逐步开放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各类经营场所限流管控,促进会展、旅游等行业全恢复。

(二)着力扩大需求稳增长。

从去年情况看,疫情后消费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投资、外贸持续发力,强化支撑作用,同时努力推动消费加快恢复。

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稳定投资增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盯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报批、施工许可办理等关键环节,加强专项调度,力争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推动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能源等领域在建重大项目优化施工流程、加快征拆交地速度。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资,全力保障在建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用能需求;分类制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制造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制定出台激励国有资本平台投资重大工业项目的政策措施;梳理汇总一批成熟的、可供项目落地的园区载体目录,优先考虑安排重大项目落地。精准谋划城市更新改造,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83条城中村改造,加快建设已批复改造实施方案的33条城中村项目。建立广州市新基建项目库,研究配套支持政策措施,组织有关金融机构设立新基建专项支持计划。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有序推进建设用地计划实施,依法依规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统筹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快干先得”的原则,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前期工作和支出进度,争取早发行、早投放、早见效;协调重点金融机构按照优惠利率水平提供专项贷款资金支持,保障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融资资金需求;发挥广交投广河高速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资产扩募功能。

二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稳步实施在常规中小客车指标配置额度的基础上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延续在使用环节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政策,落实广东省2021年关于汽车以旧换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口岸免税店,支持直播经济、新消费场景、文商旅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天河路商圈打造万亿级商圈,引进国际知名购物中心、高端特色主题商场、国际一线品牌体验店等新型高端业态和顶级奢侈品牌;推进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二期工程,提升品质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琶醍文化创意园区升级,打造夜间经济标杆节点;整合上下九商圈周边街区资源开发利用,精心打造上下九步行街等重点区域。

三是切实稳定对外贸易。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支持适销对路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市场采购与专业批发市场和贸易平台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穗货卖全球”;鼓励企业通过海外仓、独立站等形式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落地;加大南沙进口创新示范区政策创新力度,加快粮食、艺术品、期货交割等保税新业态发展;加快建成南沙港铁路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货物流通效率。加大对中欧班列的支持,争取设立中欧班列集拼中心,打造国际班列集结中心。

(三)加快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修订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发计划,加快解决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实施动力电池材料、智能驾驶芯片等关键零部件靶向招商,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建设;加快组建广州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具备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等全过程全产业链总承包能力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推动乐金OLED、超视堺、粤芯加快释放产能,加快维信诺模组、粤芯半导体项目二期、华星光电T9等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举全市之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进基于5G技术的“互联网+医疗”发展,优化提升“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构建“爱游广州”智慧旅游平台;推进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验证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引进建设开放软件平台和应用示范场景,加大对软件首版次应用的政策支持。

二是着力推动工业和建筑业加快发展。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需求的不断恢复,广州工业生产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工业企业增势良好,加上受本轮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有持续较好恢复的基础。下半年必须把工业作为稳增长的重点,全力保障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加快落实“链长制”,加大“链主”企业产业用地供应力度,鼓励其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支持“链主”企业产业项目(包括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产业项目)纳入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范畴;积极引进上下游各类企业。推动工业较快增长,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企业缓解供应链、原材料、物流等关键难题,对2020年、2021年新投产、增资扩产工业项目实行清单管理,“一企一策”推进新投产项目加快产能释放;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云”上产业链和虚拟产业园;优化“广州设计”发展政策,打造“广州设计”品牌。做大做强建筑业,努力集聚更多优质建筑企业在广州发展壮大,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和绿色建筑。

三是着力推动服务业优化发展。促进总部经济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提质增效,研究对总部企业按照经济贡献加大奖励力度,对广州市新引进的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总部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政策支持;实施民营领军企业培育管理办法,构建从“种子企业”到“总部企业”的良性发展梯队;优化高端专业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金融业发展,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运营,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提升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上保所南方总部等重大平台发展壮大;优化在线金融服务管理,拓展智慧银行应用。

四是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农产品稳产保供贷款贴息、对首次认定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予以一次性奖励;加快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农业项目和18个新改扩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帮助农户拓展大湾区荔枝消费市场;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州(片区)建设,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落地。

(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精简审批手续,提升行政效率。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度,优化升级“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0.5天办结,企业在开办后仍可随时通过平台分时、分段办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涉税事项等相关业务,降低见面、接触频率。推动准入准营同步提速,整合多业态经营涉及的多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实现“一照通行”,推动准入准营同步提速。深化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分级审批机制,将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全面推行一站式网上办理,从取得用地后到不动产登记全流程6个环节,行政审批11个工作日内办结。优化电水气等公共事业服务,推进“电水气协同报装窗口”进驻市、区两级政务中心和不动产登记窗口。

二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升服务质量。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有效降低现场投标、开标带来的人员聚集风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广使用电子保函代替现金保证金,实现在线提交、在线查核。打造“穗好办”政务服务移动端总入口,提升政务服务企业获得感。推行政策兑现集成服务,全面梳理使用财政资金支付的行政奖励、资助、补贴等惠企政策,全市推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政策兑现集成服务,纳入不少于1000项政策兑现事项;加快推进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建立企业信息库,将减税降费、资金扶持等惠企政策信息与企业信息对比,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精准推送政策,并通过政府数据共享,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一次不跑。

三是创新监管模式,激发市场活力。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和数据模型,将抽查比例、频次、概率与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实现信用风险分类结果、风险预警监测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深度融合,减少重复检查,提升监管效能。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