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铁设绘就中国铁路发展蓝图

2021-07-07 14:37 中国发展网

摘要:中国铁设建筑院总工程师陶然谈及未来高铁站房的发展方向,展望到,旅客的需求是车站设计的核心,未来将围绕“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建设理念,坚持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绿色创造、环境和谐共生,努力为旅客营造绿色温馨的乘车、候车环境。

中国发展网 王敏 记者刘丹阳报道  伴随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铁路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从普速列车到和谐号再到复兴号,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巨大跨越,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设)举办“永远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展览,包括233张反映不同阶段铁路发展历程的图片和40余件各时期勘察设计工具、设计图纸等珍贵的资料。

中国铁路的红色基因

建党初期,铁路工人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冲锋在前,掀开了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新篇章。从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播下革命火种,到陇海铁路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在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中达到了顶点。

从铁道线成为抗日的最前沿阵地,到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革命战争年代,铁路工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英勇无畏投身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为夺取胜利、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与新中国共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克服重重困难,迅速重建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为推动我国工业体系建立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直到1978年,共新建干、支线铁路100多条,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建国初期的2.2万公里增长到约5.2公里。

作为中国铁路设计的“国家队”,中国铁设成立于1953年。在1961年,作为总体设计单位开始设计的中国第一条干线电气化铁路——宝成电气化铁路宝凤段正式开通运营。

中国铁设副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先国提到:“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在设计之初,有过“交流制”和“直流制”的争论,最后是选择了“工频交流电压制”,使我国没有重走其他国家先直流后交流、先低压后高压的发展老路,在起点就跟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的实现,开辟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之路。”

中国铁路 勇立潮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铁路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发展,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实施了既有线提速,形成了横贯东西、沟通南北、连接亚欧的路网格局,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客货运输产品进一步丰富,现代化进程明显。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大秦铁路、京九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等中国铁设勘察设计的重大铁路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构成了铁路网的大动脉,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992年全线开通运营“中国重载第一路”——大秦铁路担负着全国铁路20%以上的煤炭运量,连续创造并保持列车开行密度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运输效率最优以及单条铁路运营量最大等多项重载铁路世界纪录,实现了中国重载铁路由落后到追赶再到领跑的“转身”。已累计运送煤炭65亿吨的大秦铁路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中国铁路阔步前行、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铁设副总工程师秦宝来提到,中国铁设的设计者们攻克了线路建设长度长、建设规模大、地质情况复杂,缺乏重载铁路建设经验、 重载铁路技术装备匮乏的难题,采用了90余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技术,打造了这条世界重载第一路。

进入高铁时代

设计资料2533卷、4760册,设计图纸6.7万张,中国铁设档案馆里收藏的京沪高铁全线设计资料的数量。这些图纸,也见证了中国高铁的开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五部委连合成立了“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课题组,将京沪高速铁路修建技术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课题。凭借多年的科研攻关,中国铁设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在吸收了秦沈客专的设计经验基础上,主编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我国最初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武广客专、郑西客专都是根据该《设计暂规》设计的。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铁设副总工程师胡叙洪介绍,当时面对中国高铁技术没有经验可循的空白,我们在完成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与德国、法国、日本、美国、欧盟、UIC等铁路技术标准的对比分析研究,充分吸收国外高铁技术、我国既有铁路六次大提速经验及秦沈客运专线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主编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为我国高速铁路设计系列规范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奠定了技术标准支撑,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自1990年起,到2008年京沪高铁正式全线开工建设,历时18年。正是依托京沪高铁等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实践,我国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包括总体设计单位中国铁设在内的京沪高铁建设团队,共同建立了政、产、学、研、用多位一体的协同攻关创新机制,在1000余项科技项目支撑下,创新了我国高铁技术发展和建设管理模式,形成了以《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为核心,涵盖149项建设标准、22项技术规范、768项产品技术标准和运营维护标准的高铁标准体系,使我国具有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时速250公里和350公里速度等级高速铁路的强大能力。

中国铁设副总工程师张涵提到,京沪高铁路最高速度是350公里每小时,设计中采用的是无砟轨道,但沿线各地区的不均匀沉降,这是在设计中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设计中,从选线的角度,通过大面积的地质调绘、勘察以后,尽量规避了不均匀沉降区。

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京沪。至今,京沪高铁已运营10周年,累计安全运送旅客13.5亿人次;全线累计开行列车近120万列;累计行程超过15.8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近4万圈。中国高铁京沪高铁在中国高铁发展史上创造多项成绩,飞驰出一道亮丽轨迹,成为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一张亮丽名片。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进入新时代,铁路工人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勇担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推动我国铁路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四纵四横”网络提前建成运营,“八纵八横”不断延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铁路通车里程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3.79万公里。其中,中国铁设勘测设计建设的铁路通车运营里程近5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1.1万公里,占全国的1/3左右。

2020年12月27日10时18分,C2702次复兴号列车准时出发,由雄安站向北京西站驶去。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将首都北京与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紧紧联在了一起。京雄城际的91公里,浓缩了千年时光,凝聚着中国智慧,成为智能高铁“新标杆”! 在京雄城际铁路设计过程中,中国铁设在全线创新应用的智能化成果达到70多项,智能化拼装式建筑、时速350公里全封闭式声屏障、全地下牵引变电所等多项新技术都是首次亮相,并将BIM技术全过程、全阶段、全专业应用在京雄城际建设中,实现了智能设计、智能运维。

京雄城际雄安站作为雄安新区首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形犹如荷叶上的一颗露珠,在白洋淀旁熠熠生辉。中国铁设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和绿色创新的理念,楼上跑火车、屋顶会发电、室内有光谷、站城一体化让这座雄安新区的新门户与城市发展相向而生。

中国铁设建筑院总工程师陶然谈及未来高铁站房的发展方向,展望到,旅客的需求是车站设计的核心,未来将围绕“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建设理念,坚持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绿色创造、环境和谐共生,努力为旅客营造绿色温馨的乘车、候车环境。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