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摘要:针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蓟州新城、春山里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承接载体,重点承接教育、科研、文化、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项目,为加快推进蓟州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 郭丁源
进入新时代,立足自身实际,找到一个切入点,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地方党委政府都在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的时代课题。天津市蓟州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这样的探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蓟州是集山、水、林、田、湖、草、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和天津重要水源地,全区面积1590平方公里,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和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面积叠加为877.7平方公里,占到全区总面积55%以上。
蓟州2016年撤县设区,目前有949个行政村,是天津市村庄数量最多的区,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上任重道远。蓟州区委书记王力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无论是城乡融合还是城镇化,实现工业化都是一个重要选择,但蓟州特有的功能定位,决定了走因工业而兴的城镇化道路很难实现。”曾经的蓟县是天津市重要的建材基地,靠着开山卖石料,经济发展水平一度领先周边区县。但以牺牲绿水青山、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而且破坏了农民的美丽家园,严重损害了群众的长远利益,“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力军表示,近年来,蓟州区立足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探索出一条将生态环保与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不遗余力守山、护水、净气、增绿,不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后,蓟州区关停所有矿山,启动“矿山修复治理”工程,关停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1300余家,持续实施储备林基地和湿地公园建设等生态项目,林木绿化率达53.5%。将天津水源地于桥水库保护和新型城镇化试点有机融合,2011年以来,全力实施库区移民搬迁,73个村5万多库区群众搬入蓟州新城。大力开展清洁供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环保工程,全区18.1万农户实现清洁取暖,完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和“厕所革命”。在2016~2018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中,蓟州区在全国818个县域中排名第一。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指数稳居全市第一。2020年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经过多年的守山、护水、净气、增绿,厚植了蓟州的旅游发展根基,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文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北京、天津的城里人对回归自然和乡村的需求,在蓟州得到很好的满足和实现,特别是和天津市打造“津城”“滨城”双城战略形成了良性互动,在“津城”“滨城”赚钱,到蓟州山水休闲。在王力军看来,实质上这就是在天津市内部构建了新型城乡关系,两者之间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未来发展可持续。据统计,蓟州每年接待来自天津本市的游客规模在2000万人次以上,随着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融入,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城镇化所需要的人、业、钱、地、房等要素也在不断向蓟州集中,“蓟州民宿”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一个又一个昔日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华丽转身,蜕变为一个个以旅游为特色的“小镇”。“日进斗金”对农家院和民宿业主来讲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常州村年人均收入13万元,郭家沟、毛家峪等村人均年收入超8万元,村民在蓟州城内普遍有商品房,所享受的孩子上学、就医等公共服务也不亚于城区群众。民宿产业引领着农民挖掘、整理乡村的文化和历史,让西井峪石头民舍等传统元素在现代消费中“复活”。与此同时,蓟州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2019年,蓟州区被授予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此外,王力军介绍,当前蓟州区正在加快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让蓟州旅游从单一的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不断拓展,同时注重将生态环境治理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探索以高端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发展,让人不但能游还要能留。比如“春山里”项目,就是将全球排名第一的矿山修复项目英国伊甸园引入蓟州,在蓟州废弃的石矿上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建设自然博物馆,导入现代服务业态,并增加了更有粘性的自然教育内容和国际元素,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的水平。
城镇化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发展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广大农民生活富足、方便、文明、健康,实现农村现代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实现融合发展是发展趋势。蓟州立足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王力军表示,蓟州区紧紧抓住天津市“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区域节点城市和小城镇”“加快京津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出“十四五”期间,蓟州区“三地一城”的功能定位。
首先是打造非首都功能特色承接地。针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蓟州新城、春山里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承接载体,重点承接教育、科研、文化、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项目,为加快推进蓟州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二是打造京津城市服务保障基地。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上,向京津都市提供更多生态产品;在战略资源保障上,向天津供水、向北京供热;引育高端物流体系,建设首都蔬菜谷物果品肉蛋供应基地,守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当好京津都市战略后方。
三是打造国家休闲度假目的地。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引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IP,培育富有文化底蕴、高标准、多元化的文旅休闲度假目的地,努力打造成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
最后是打造宜居的山水文化名城。充分挖掘和利用蓟州山水文化资源,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和蓟州群众期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与历史有机结合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富民之路;加快布局新基建,着力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让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造福蓟州人民。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