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商业银行应以服务客户为核心推进数字化进程
摘要:数字化意味着银行外部形态和内部管理的全面重塑,在这个过程中,中小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科技能力等方面,与大型银行及互联网平台企业相比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劣势。
中国发展网讯 6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学习两会精神,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开局”系列沙龙第10期(总第167期)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主题为《大金融思想沙龙:商业银行的科技浪潮:从电子银行、网络银行到互联网银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先生在会议上做出研讨发言。
银行要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进程
曾刚表示,首先,相比于金融科技,用数字化来概括科技带给商业银行的改变可能会更全面。了解“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的目标是什么?”是很重要的。数字化是通过数字金融服务的手段,来不断适应客户本身行为的数字化发展。在个人、企业客户的消费、生产行为加速数字化的背景下,银行如果不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进程,就难以嵌入经济活动之中,也就无法有效获得客户并开拓业务,更谈不上更好地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从上述这个角度来看,银行数字化首先要带来银行生产力的提升,实现业务的拓展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效率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变化,绝非全部。如果以更好服务客户作为数字化的核心,从发展的历程来看,银行数字化肇始于零售端,现在正慢慢扩展到对公端,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和管理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总的说来,技术只是一个手段,让银行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的变化,从长期来看,不同银行的客户结构不同,战略重点不同,其数字化的重点、进程和方向目标都会有所差异。”
数字化意味着银行外部形态和内部管理的全面重塑
科技给金融带来了深远的改变,因为客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改变了,金融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曾刚表示,数字化最大的障碍是银行理念和现有组织管理架构,多数银行还很难按照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生存模式去改变,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此外,曾刚还指出,数字化不意味着完全的线上化。数字化的方向必然是线上线下结合,都很重要,都是银行服务的入口,中后台的管理全部打通,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来全面提升业务效率和精准性。在这样一个模式中,最大的难点是获客场景的建设,在数字经济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客户习惯不断变化、网点流量不断下降,银行必须通过线上+线下场景的打造,来重构与客户的关联模式和业务开发流程,培育新的护城河和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意味着银行外部形态和内部管理的全面重塑,在这个过程中,中小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科技能力等方面,与大型银行及互联网平台企业相比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劣势。探索适合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路径,推动中小银行群体在经济数字化进程中更好的发展,也是我们需要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