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逆全球化冲击下,制造业企业如何破局?

2021-06-30 16:52 中国发展网
制造业

摘要:面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各种经贸风险,机工智库建议,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高风险应对意识,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地位。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中国发展网记者 杜壮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在新技术的带动下,我国制造业和社会发展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同时,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在逆全球化的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正日益突显。

如何破局成为当下制造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6月29日,在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机工智库发布会(2021)”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李奇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过程中,主要国家在基础技术掌控、关键技术应用、颠覆性技术研发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断链”的风险短期内不会缓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会持续加大。

从问题出发

制造业作为我国三次产业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领域,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部门。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微落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保持平稳扩张。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转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4%,高于全部投资5.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0.6%,1-4月份为下降0.4%。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24.2%。

制造业平稳快速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例,到2020年底,机械工业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已分别达到26.52万亿元和22.85万亿元,实现利润1.46万亿元,一大批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时,我国自2009年起,就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机械工业正经历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产业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产业链供应链还难以做到安全可控,加上国际形势恶化,我们需要从问题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问题。

机工智库研究员鲁欣认为,当前,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制造业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可以概括为是一种大“变局”。各国纷纷推出相关战略、加强科技竞争、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一切都源于产业技术的变革,数字技术主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给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贸易、投资等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整个世界正处于新老规则交叉的混沌期。

面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各种经贸风险,机工智库建议,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高风险应对意识,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地位。

如何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先进制造领先企业?

实际上,产业基础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机工智库研究员、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助理司建楠认为,从底层架构看,衡量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的关键离不开三个重要方面,即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人才队伍。具体来说,从创新能力来看,底层基础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共性技术平台交叉布局、资源分散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试验验证平台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高端装备的技术熟化和产品迭代。从产业结构来看,长期以来重主机、轻部件的发展思维导致重点领域核心部件无法满足整机配套需求,关键领域“短板”长期存在。从人才队伍看,目前,装备制造领域亟需的高、中、低端人才供给都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短缺,中层管理人才断档,大国工匠亟待培育。

在机工智库研究员赵娟的眼中,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的大国,虽然中国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是先进制造领域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

如何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先进制造领先企业?赵娟解释道,应从战略转型、创新引领、智造适配以及生态进化四个维度探索领先之道。“战略转型维度上,制造企业要在坚持领先发展宏大愿景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向生态战略的转型;创新引领维度上,制造企业要在坚持技术研发不变的基础上强化技术投入的精准度、在坚持产品端创新不变的基础上强化制造端根部技术掌控力;智造适配维度上,制造企业要在发挥超大规模制造优势不变的基础上强化超大规模智能制造和定制生产对于需求的适配;生态进化维度上,制造企业要在坚持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不变的基础上强化基于场景平台的生态进化。”

机工智库研究员、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先进制造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琛表示,机工智库在调研中已经发现各个行业中涌现了一批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他们在开展积极的转型,构建新的知识网络或数据网络。一旦能够“结网”成功,他们将会在创新效率和制造效率上取得领先,甚至会重新定义价值的创造方式,成为真正的行业引领者。

如何实现数字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工业4.0的兴起,全球已进入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企业不管是在增长速度、价值创造还是战略举措等空间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制造业企业纷纷投向数字化的怀抱。

在赵娟看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带来时代变革。20年前,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泾渭分明,而现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下,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先进制造、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呈现群体突破发展的态势,科技与产业向“智能、泛在、互联、绿色、健康”方向融合发展,催生出大量互联互通、智能交互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数字时代已然到来。

陈琛表示,机工智库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在数字时代,价值创造已经越来越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各种产业链纵横交错、相互支撑,并最终产生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本质是新的价值网络的产生,替代旧的价值网络。构成这些网络线条的重要成分是资金流、知识流、数据流等,其中知识流和数据流是关键。

“目前,在物理世界之下,巨大的数字洪流正在袭来。对于制造业而言,围绕数据创造新的价值也成为重要议题。”陈琛表示,当前制造业发展中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都受到限制,数据作为新的资源进入,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生产函数边界。更重要的是,在数据驱动条件下,生产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生产系统随之重构,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可以更快、更低成本向市场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在复杂的经济技术环境下,中国制造有可能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模式。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