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CMF报告: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并走向常态化的挑战与建议

2021-06-29 13:59 中国发展网
宏观经济

摘要:中国宏观经济已经开启常态化进程,进入全面复苏的关键期。2021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并走向常态化的一年,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决定了趋势性回归力量。

中国发展网讯  6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季度论坛(2021年中期)于线上举行。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晓光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

此次报告的主题之所以选择“开启常态化进程的中国宏观经济”,是因为中国在去年取得了疫情阻击战、经济保卫战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世界范围内率先迈上稳定的复苏道路,为今年经济从持续复苏走向常态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报告首先提出核心判断:中国宏观经济已经开启常态化进程,进入全面复苏的关键期。2021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并走向常态化的一年,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决定了趋势性回归力量。

报告称,第一,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产出水平回归长期增长趋势线。第二,生产供给持续高速增长,产业复苏的短板领域正在加快补齐缺口。第三,外贸外资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为内需复苏争取宝贵时间窗口。第四,微观基础得到深度修复,三大市场主体绩效全面改善。第五,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显著回升,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第六,上半年中国率先开启了政策常态化进程,并完成了压力测试。

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当前经济复苏还没有完全达到常态化水平,经济复苏的核心力量依然有赖一定的政策支持,且具有强烈的不稳定、不均衡、不确定等特点。

针对中国经济常态化进程中面临的短期内外部压力,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1、在总体政策定位上,2021年依然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短期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速收敛。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在超常规政策退出的同时,利用常规性扩张政策填补政策力量下滑的空缺,再回归“六稳”培育国民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

2、财政政策需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超常规积极财政政策需逐步向常规性积极财政政策转变,然后才是逐步回归中性。对于下半年密集实施剩余预算,需要科学把握进度来保证效率。

3、货币政策需要做好应对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调及美联储“加息缩表”风波的准备。

4、高度重视不平衡复苏下政策退出带来的风险问题。把“稳杠杆”作为短期宏观监管目标,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考虑金融成本下降与货币数量收缩相组合的模式进行定位。

5、加快“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和布局,充分发挥预期引领和跨周期调节作用。

6、全面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促进结构性潜在经济增速的稳定和提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和财富差距;推进关键要素市场改革,提高产业竞争力,保持制造业比重处于合理水平。

7、加快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度融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作为十四五期间各级政府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目标。

8、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加强顶层设计,从中央层面优化调整现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区域性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北方经济的新增长极,全面重塑南北经济格局。

9、加快劳动力市场和社保体系一体化改革,适时推出弹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和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积极效应,更直接增强养老金系统的可持续性。

10、适应逆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的特征,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加强调内生动力和安全的维度,以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方向的主要动力。在扩大内需方面,出台一揽子综合方案。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