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发展中国家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来发展产业
摘要:新结构经济学则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结构差异性,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保证经济体按照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具备潜在比较优势的行业来发展产业,进而探寻与该产业结构相配套的制度安排。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
近日,新结构经济学发展融资报告发布会暨开发性金融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简称“新结构院”)与《经济学》(季刊)编辑部联合主办,发布了由新结构院发展融资研究项目组发起搭建的全球首个发展融资机构数据库的最新数据库报告。为了搭建国内发展融资的研究网络,专题研讨会得到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作为协办单位的支持。
新结构院常务副院长徐佳君主持开幕式,主办方代表新结构院院长林毅夫老师、《经济学》(季刊)副主编黄卓老师先后致辞。
林毅夫院长以新结构经济学致力于实现现代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为切入点,指出发达国家理论以自身所处阶段的经济基础与相关环境为暗含前提,不适用于条件、环境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新结构经济学则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结构差异性,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保证经济体按照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具备潜在比较优势的行业来发展产业,进而探寻与该产业结构相配套的制度安排。围绕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发展议题,新结构金融学作为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个子学科,强调应立足于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的融资规模、风险等属性,探寻与之相匹配的金融制度安排。开发性金融是有为政府优化金融结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随着金融危机与新冠疫情的爆发,发展融资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复兴;近年来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的蓬勃发展也提供了总结过去成败经验教训的宝贵机会。因此,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我们有望做出关于发展融资机构的理据、绩效有效性以及制度设计的适宜性等的原创性研究。期盼与会者抱着“常无”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勇于做出理论创新,从而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远大目标。
黄卓副主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发展融资机构是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实体经济发展、纠正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如何提升发展融资机构的治理能力,值得学术界、监管体系、业界的共同探讨。其中,新结构院发展融资研究项目组所搭建的全球首个“全球发展融资机构数据库”为学术界同仁的研究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他展望了发展融资机构如何回应新时代的命题,期盼与会学者聚焦发展融资机构如何推动自身数字化进程、如何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建设内涵的变化、如何支持“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等议题,辛勤耕耘开拓,做出更多研究成果。
新结构院常务副院长徐佳君发布了《公共开发银行与发展融资机构的界定标准与分类方法》与《国别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两份报告。《公共开发银行与发展融资机构的界定标准与分类方法》由新结构院和法国开发署共同合作完成,报告精进了新结构经济学发展融资首发研究报告《全球开发性金融机构全景概览:内涵、理据和多样性》关于公共开发银行与发展融资机构的界定标准,并将甄别出的527家公共开发银行和发展融资机构进行了分类,系统性呈现了其基本的典型事实以及丰富的多样性。《国别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首次系统搜集全球范围内国别开发银行资金来源数据,呈现国别开发银行资金来源的基本经验事实,识别经验事实的典型特征,为扎实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奠定基础。
针对中国即将步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大时代背景下发展融资机构的改革优化,多位嘉宾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统一定位于公共金融,并强调了公共金融需要立足主责主业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为了理清与商业性金融的业务边界,发展融资机构需要重点着力于存在市场不足、缺失、缺陷的领域。同时,与会专家强调发展融资机构应在优化融资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相关立法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并树立“金融报国”的坚定性。
同时,嘉宾就公共开发银行和发展融资机构如何更好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绿色复苏”各抒己见。与会专家指出必须加强“环境、社会、治理与工程”(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and Engineering, ESGE)方面技术人才的人力建设,以达成控制环境风险、促进工程落地的目标。同时,各发展融资机构需要结合社会需要,挖掘并发展自己在特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实务界的代表分享了所在机构在绿色基金、绿色转贷、绿色项目融资合作方面的经验,展望了发展融资机构在“碳中和”远景目标下,对未来绿色金融建设的潜在贡献。
责任编辑: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