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勇立潮头集聚动能融入服务长三角

2021-06-11 10:1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支持合肥新站高新区、安庆高新区等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园区转型提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投资强度,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由98个整合为75个。

开栏的话: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批复设立了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各示范区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配套服务、完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优化产业分工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承接能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现将各示范区经验做法整理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程晖报道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十多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市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科学、有序、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新路,推动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为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经验示范。2010~2020年,示范区累计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2万亿元,年均增长16.6%;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万亿元、2万亿元台阶,达到25565亿元,年均增长9.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万元,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81.9%,比2010年提高17.9个百分点。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

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示范区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引进京东方、长鑫电子、维信诺、联宝、蔚来、大众等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形成“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010年京东方总投资175亿元6代线投产,2014年总投资335亿元8.5代线投产,2018年总投资400亿元10.5代线投产,带动彩虹、康宁等上下游近100家企业聚集,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发展成为我国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之一。2020年,合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产业和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共集聚规上工业企业近5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3000亿元。

坚持科创产业融合

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示范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走好“科创+产业”道路,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是聚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率先获批,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建成3个、在建3个、预研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组建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和未来技术研究院,涌现出了量子计算原型机、动态存储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十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钢铁、化工、有色、家电、建材等传统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成功举办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启动运营安徽创新馆,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深化区域分工合作

着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布局

示范区创新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注重区域内科学布局、有序承接,形成跨区域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是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协同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牵头建立G60科创走廊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通航、环境等5个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沿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建设。截至目前,沪苏浙在皖江示范区总投资中的占比超过50%,长鑫电子与沪苏浙相关企业达成总投资2200亿元的晶圆制造合作基地,宝武集团在马鞍山市投资建设特种冶金材料新基地项目。

二是密切与中部地区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链接长三角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纽带作用,积极参加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等合作平台交流,协同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互补。

三是融入和服务全国区域大格局。不断加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东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2020年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04个、实际到位资金1898.4亿元,占示范区承接项目总数的28%。

夯实产业承接载体

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示范区积极把握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促进园区转型,推动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一是大力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20条政策措施,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布局以及财政金融、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高水平共建合作园区。搭建产业转移供需信息对接和磋商平台,支持各地与沪苏浙开展多形式承接产业转移结对合作。加强苏皖合作示范区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规划建设。加快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汊河大桥、南浦一级公路等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快速推进。

三是全面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支持合肥新站高新区、安庆高新区等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园区转型提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投资强度,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由98个整合为75个。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