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CMF报告:供需两端都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超级周期”难以出现

2021-06-11 14:52 中国发展网
大宗商品价格

摘要: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还会有一个上涨过程,持续的时间也会较长,但他不赞同大宗商品价格在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可能是开启了“超级周期”的看法,因为持续不断地上涨,意味着供求关系长期得不到理顺、平衡,目前来看并不存在这种供需基础。

中国发展网讯  6月9日,CMF(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7期)于线上举行,本期论坛聚焦“疫后经济复苏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挑战与应对”。会上,与会嘉宾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和未来趋势做出分析和判断。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新冠疫情冲击是导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需求方面,由于欧美等国所采取的扩张性政策力度非常之大,危机冲击后的各国需求处于快速恢复过程中。但疫情限制了许多相关社会活动,各种和生产有关的以及和运输交易等有关的活动,都处在被抑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就显得比较大。再加上投机因素,最终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过程。

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还会有一个上涨过程,持续的时间也会较长,但他不赞同大宗商品价格在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可能是开启了“超级周期”的看法,因为持续不断地上涨,意味着供求关系长期得不到理顺、平衡,目前来看并不存在这种供需基础。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短期内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不畅、供需失衡及其引发的投机因素导致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中期来看,全球供需可能会出现结构性转变。考虑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中国大致会在未来10-15年度过自己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最高峰,最高峰过程中肯定会有需求的释放,甚至有可能加速释放某些需求。而美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意愿非常强,其后期的财政刺激和投资总量可能都不少。

邵宇认为未来对供给的冲击主要来自于气候方面的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一方面会给我们定出一个短期需求上行的量级和时刻表,另一方面环保因素会导致我们的产能无法释放。需要在“碳达峰”前提下优化我们的政策,避免经济增长前景陷入滞胀风险。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从供给端、需求端和流动性三个因素分析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对其持续时间做出预测。他同样认同全球经济的复苏,疫情出现结构性的分化,由此引起的供需失衡是本轮价格上涨的原因。但他认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可能有“超级周期”,因为全球经济在疫情之前就处在下行周期当中,由于疫情的原因,使得供给跟不上,库存下降,所以这轮冲击是补库存周期,补库存周期都是短周期。疫情之后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并未改变,且未来中美需求大幅提升的可能性极低,伴随着资源大国在内的供给端恢复,长期来看供需两端都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这次大宗商品价格是由货币、供求错位和部分结构性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暂时性、短期性的因素是导致大宗商价格快速上涨的主导因素。

陈道富指出,现在来看,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大幅度上涨,或者长期的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目前来看条件还不太具备。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持续的时间会比仅仅看供需缺口显示的时间要长一些。原因包括:一是疫情本身的波动;二是这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背后所形成的自我强化机制;三是长期结构性的因素发生变化。

其次,与会嘉宾就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冲击、我国未来的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是否需要做出调整等话题展开研讨。

连平认为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我国出现非常明显的通货膨胀,因为中国现有的供给和需求总体还是比较平衡的。他认为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国内整体需求恢复还是比较缓慢,总需求并不大可能出现大幅增长。我国消费品制造行业的供需关系、供给能力,以及政府对于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的消费品价格的管理,使得难以形成快速的大幅度价格上涨。

连平还指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疫情有关的运输成本大幅上升、目前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人民币升值四重成本因素综合在一起,会使出口部门在下一阶段面临较大的成本冲击压力。他认为,在当前环境下,货币政策不宜收紧,保持相对平稳略宽松的环境比较好。

邵宇指出,过去十年,哪怕是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时,通胀也没有向全球传导,其原因在于中国利用自己的超级产能向全球输出了通缩。但这一次而言,全球面临中通胀的风险。一方面中国的人口红利在中期可能会下降,不会有如此大的产能为全球所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未来十年人民币汇率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加上全球价值链分割等因素,全球通胀水平可能会摆脱原来2%的基准向上攀升1-2个百分点。对于国内而言,未来导致比较大的通胀中枢上升的原因肯定不在需求端,环保的因素和碳达峰的因素可能会造成我们一部分产能的退出,特别是中小产能的退出,可能会导致通胀因素温和的上升。

李迅雷指出,从全球经济拉长时间看,居民收入的上涨与物价有相关性,但货币超发与收入上涨和物价的相关性不大。通胀更多的是关注CPI物价的上涨,这是由居民的收入上涨支持的。货币的超发,更多的钱是流到了资产领域,产生更大程度的资产泡沫,而没有流到商品领域,不会导致物价飞涨。

陈道富从长期和短期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长期来说,我国通胀中枢会适当抬高一些,但供需整体处于平衡;短期来看,需要防止输入型通胀。在政策建议方面,陈道富认为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应提高面向终端整个行业吸收价格差异的能力,要保证它们的可持续性,但需要区分的是个体能力和行业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不应保持其中的个体不被消灭或不破产退出,而应保证整个行业有足够的弹性。在货币政策方面,应该保持基本的稳定。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