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牡丹江:振兴发展再启航
摘要:牡丹江因江而名、因路而兴,四面青山排闼、一江春水绕城,是中国对俄沿边开放大市、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也是森林覆盖率较高、旅游资源富集的生态宜居城市,更是一座流淌着红色血脉、传承着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林强 曲静怡
日前,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牡丹江专场上,牡丹江市委书记杨廷双做主旨发布,并详细介绍了牡丹江的奋进光辉历程和沧桑巨变壮丽画卷。
图为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牡丹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牡丹江因江而名、因路而兴,四面青山排闼、一江春水绕城,是中国对俄沿边开放大市、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也是森林覆盖率较高、旅游资源富集的生态宜居城市,更是一座流淌着红色血脉、传承着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黑龙江省委领导下,牡丹江市委聚焦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强省”建设,奋力推动牡丹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特别是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考中,牡丹江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各项事业呈现出令人振奋的积极变化。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呈现出晋位争先的良好态势
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经济加快复苏、持续向好,今年一季度,牡丹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上升到全省第三位。工业加快振兴崛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夯实。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开放优势不断巩固提升,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加快建设,绥芬河口岸成为全省唯一常态化开通的陆路口岸,扣除原油管道运输因素,货运量占全省陆路口岸的80%。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掀起热潮,今年一季度实际利用内资同比增长523.4%、增速位列全省第三位。前四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4%,项目建设实现量质齐升。
强力推进“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深化牡丹江市校院企合作共建,着力汇聚创新要素,为振兴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牡丹江市与黑龙江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签署合作共商议定书;与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共建人才工作站,与哈工大、哈工程、八一农垦合作建立10个“头雁”团队工作站;实施“万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开展“市委书记进校园”宣讲活动,启动“雪城优才”招聘,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800余人。牡丹江高新区以升促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穆棱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首批县域省级高新区。2020年,牡丹江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往总量的1.29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总量翻番。
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尽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魅力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持续擦亮生态底色,美化城乡环境,做强旅游产业。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0年,牡丹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三位。实施空前规模的城乡环境整治。特别是牡丹江作为今年全省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按照“举办一次旅发大会、提升一个大会承办地”的总要求,以“镜泊胜景·林海雪原”为主题,坚持“十个结合”系统开展筹办工作,推进总投资243亿元、177个重点项目,着力提升“四大板块”,打造乡村振兴、多维呈现,红色研学、创意延展,文旅融合、创新体验,全域旅游、引领示范“四大亮点”,呈现100项成果,努力实现“惠民利企兴城”目标。
牡丹江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增长,拥有包含8所高校、10所三甲医院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教育和医疗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民收入连续18年领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严格确保供热质量,让群众屋子更热、心里更暖。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坚持正向激励、加油鼓劲,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选派10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跟踪培养,选派2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乡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周末志愿服务活动,3.3万名机关干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6000余件。用心用情关心关爱干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形成“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氛围,全市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