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营商环境评比“正本清源”
摘要:投资者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去确认哪些评价值得参考;个别地方政府可能在虚假的名次中获得了荣誉感,因此不去全力推动真正的改革。这种“合谋”的欺骗,是不可被忍受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就营商环境排名表示,将坚决斩断营商环境评价背后的“利益链条”,严格禁止借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之机,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收取参会费、培训费,严格禁止以提升名次、颁发奖项为名,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收取“好处费”“赞助费”。话音刚落,近日多地叫停委托给第三方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项目。
本来,营商环境的官方评价体系和民间评价体系并存也未必就是坏事。毕竟,我们能看到的不少全球大学排行榜、全球商学院排行榜、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以及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等等大都出自民间机构之手,其权威性和可信度来自各机构长期形成的口碑。除此之外,肯定也充斥着各种不入流的排行榜,会被大浪淘沙。
排行榜这种评价形式西方社会运用起来已经驾轻就熟,但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包括我们积极加入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也不过就是这几年的事。现在我们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官方评价体系,再有一些学术性、公益性甚至商业性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探索更加多元的评价视角,也不错,需要这些信息的投资者和市场主体自己去权衡就好。但目前,国内营商环境评价界里的一些“潜规则”搞坏了生态,一些“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由于营商环境被列入地方政府的考核内容,一些人嗅到了“商机”,利用了地方政府渴望得到认同和宣传当地的心理,拉个草台班子、弄个评价指标就敢给全国的城市或开发区打分排名,再通过举办活动贩卖并不权威的排名,从而使得各种虚虚实实的排行榜满天飞。
但据笔者观察,几乎所有的榜单上,排在前几名的,都是北上广深等早就被大家认可的城市,只是前后顺序不同而已;真正有争议的,往往是“新一线城市”和“新二线城市”,这些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前进的速度和方向不一,但总体上水平相近或发展预期相似,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十分敏感。因为对城市的评价一旦广泛形成,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当地人口增量和投资流入,所以它们有一争高下的需求。当然,排名也是一种新的政绩表现,个别地方官员的乐此不疲很容易理解。
但同时,企业和投资者也希望得到更透明、更真实的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因为这对企业和个人的长期发展以及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他们不仅关心排名,更关心细分领域的各种“硬核”实用数据和客观分析。
我们都知道,有些排名和报告打着各种“中国”“全国”的幌子,操作机构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可能资深市场主体会轻易识破,但有时谎言说多了,难免会有人信,等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时,投入其中的时间、金钱、精力覆水难收。
因此,“有偿”虚假排行榜所带来的危害大矣。投资者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去确认哪些评价值得参考;个别地方政府可能在虚假的名次中获得了荣誉感,因此不去全力推动真正的改革。这种“合谋”的欺骗,是不可被忍受的。
金贤东这次明确表态,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不设“排行榜”“奖牌榜”,更不会向任何城市、单位收取费用。官方机构的权威性毋庸置疑,笔者希望在营商环境评价这个领域,能有更有效的监管机制,让“劣币”不能驱逐“良币”,让真正有价值的评价机构和报告脱颖而出,使得各种营商环境评比能从乱象中走出来,达到“正本清源”。(季晓莉)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