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哈尔滨市长孙喆:回首百年光辉奋斗历程 凝聚振兴发展磅礴力量

2021-05-20 11:19 中国发展网
哈尔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水平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倪馨 裴桐 记者林强报道  5月19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活动——哈尔滨专场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哈尔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建城伊始,就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是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通往十月革命圣地的桥头堡和中转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勤劳英勇的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风雨兼程、接续奋斗,书写了沧桑巨变的壮丽篇章。

1923年10月,东北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立。自此,哈尔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革命斗争和抗日救亡斗争的指挥中心。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历经汹涌澎湃的反帝爱国运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率先开展土地革命,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和支援解放战争可靠的大后方。新中国成立之初,哈尔滨率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3项苏联援建工程、16家“南厂北迁”企业,哈军工、哈工大、哈兽研、哈焊接等一批大学大所兴建扩建,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科教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由单一的商埠消费型城市一举变为综合工业化城市,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为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红色光辉始终指引和鼓舞着哈尔滨人民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奋力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工业发展、粮食安全、科技进步、边防巩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根脉历久弥新。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水平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5183亿元和339.6亿元,分别比1952年有统计以来增长600多倍和4000多倍,常住人口增加600多万人;居民人均收入从新中国成立初的几十元,增加到现在城乡居民年收入分别超过3.9万元和1.9万元。现行标准下,7168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城市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哈尔滨已经成为一座开放、包容、时尚、活力、生态之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跟随党的百年奋斗脚步,持续发展老工业基地,哈尔滨产业基础不断巩固。坚持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与培育新兴产业新动能并重,着力构建“4+4”现代产业体系,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旅游4个主导产业,以及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4个优势产业整体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清洁能源装备等10个重点产业链条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6%和12.7%。全市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3个省级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哈尔滨新区自贸片区加速崛起,成为全省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二、跟随党的百年奋斗脚步,勇担粮食安全重任,哈尔滨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充分发挥国家商品粮基地积极作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规模化、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农业。全市耕地面积达3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800余万亩,粮食产能跃增到300亿斤,实现十七连丰。“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这1碗饭的五分之一就出自哈尔滨。突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提升价值链,有机产品721个、地理标志产品31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1043万亩,五常、方正、延寿、通河大米品牌价值突破920亿元。“十三五”期间,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3140个;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达373家、产值超千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收入增加了6000多元,年均增长7.9%,乡村振兴活力进一步增强。

三、跟随党的百年奋斗脚步,践行“两山理论”,哈尔滨文体旅融合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充分挖掘哈尔滨开放包容、欧陆风情、音乐冰雪、自然生态等特色文化,打造了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犹太老会堂、哈尔滨博物馆群等地标性建筑和哈夏音乐会、冰雪节、湿地节、丁香节等城市节庆活动,引进勋菲尔德国际弦乐、全国声乐展演等音乐比赛和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冰盘国际公开赛、哈尔滨国际马拉松等体育赛事,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音乐之城,成功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东亚文化之都”,连续三年居全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榜首,中国旅游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21世界旅游城市蓝皮书》,哈尔滨上榜“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榜TOP10”。“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62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4.8%,哈尔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连续五年位居东北地区首位。全市旅游业从冬季“一枝独秀”,到“两季繁荣”,再到“四季发展”,成为引入外部需求、拉动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

四、跟随党的百年奋斗脚步,不忘初心使命,哈尔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区道路长度超过4300公里、桥梁500余座,道路面积8000余万平方米,市区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的134平方公里扩大到458平方公里,“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城市地铁等现代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从哈尔滨出发,乘高铁1小时可通达省内各市地,航班通航国内外128个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自2018年始终保持在80%以上。延续20多年的“三沟”治理实现了清水入河、结束了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成为城市生态靓丽景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松花江干流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100%。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6%、34.2%。环卫机械化清扫率和清冰雪率均达90%,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6680吨和1500吨,垃圾围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基层化、网格化。商事制度实现“35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限被压缩到6小时以内,企业集群登记、信用体系建设、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改革被列为全国典型,网上政务能力居东北地区首位。住房条件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市本级累计改造65个成片棚户区,4.31万户群众喜迁新居。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主城区燃气普及率达100%、管道燃气普及率为90%。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保水平持续提高。中小学发展到1069所,普通高校增加到51所,各类医疗机构达4187家,养老金、城乡低保、居民医保标准连年提升。同时,启动建设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打造了安防云促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保持副省级城市最低,依托医疗云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室外智慧健身系统,免费开放太阳岛景区、森林植物园等公园游园95处,群众休闲健康生活更加丰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哈尔滨市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打赢局部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圆满完成援鄂任务,构建起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线。哈尔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