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人口和消费的城市成中国经济“领头羊”
摘要: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5%左右,以此推算,新增农村转移人口约为2.2亿人。新生代农民进城,对优质的住房、教育、康养、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全面增长。研究表明,每个农民带配偶和1个子女在城市定居,大约能够拉动消费支出4.4万元,由此将带来增量消费需求9.68万亿元。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下半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长,在集聚人口和引领消费升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集聚人口和消费的城市竞争力最强
2020年,我国主要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杭州。根据《GN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广州、杭州、重庆、苏州、南京、天津。除武汉、成都两个城市之外,其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较大的8个城市同时也是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城市。
与此同时,难以集聚人口和消费的城市将逐步落伍。2001~2017年,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急剧上升,占比从68.4%激增至97.7%。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GDP前20强中,已经没有一个东北地区的城市。
如今,我国消费型城市崛起。例如成都作为近10年崛起的消费型城市,连续6年稳居全国零售第四城,奢侈和轻奢品牌城市偏好度居全国第三。2020年,成都引入386家各类零售店,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三,继续领跑新一线城市。2020年,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8.5亿元,GDP增速达到4.14%。成都市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
仅2019年上半年,我国30个主要城市就引进2000多家全球、中国、区域、行业、体验、创新等首店,其中全国首店高达336家;首店最密集的三大城市是上海、北京和成都。
城镇化的消费增长空间还很大
到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5%左右,以此推算,新增农村转移人口约为2.2亿人。新生代农民进城,对优质的住房、教育、康养、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全面增长。研究表明,每个农民带配偶和1个子女在城市定居,大约能够拉动消费支出4.4万元,由此将带来增量消费需求9.68万亿元。
2020年以来,我国专项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资金加速投向“两新一重”领域,重点用于国务院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领域。
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48万亿元。
人口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成新趋势
据统计,2000~2019年,成都、深圳、合肥、重庆、北京、西安、郑州、广州、济南等9个城市年均人口净流入超过10万人,其中成都和深圳更是实现年均超过20万人的人口净流入;天津、杭州、南京、石家庄、武汉、南宁、长沙、上海、厦门、青岛、福州、南昌、昆明、贵阳等14个城市实现年均超过5万人的人口净流入。
与中心城市相比,城市群对人口转移的包容性更强。以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京津冀等五大城市群为例,近3年人口增量领跑全国,分别年均增长142.2万人、100.9万人、87.3万人、63.8万人、42.7万人。未来5~10年,城市群将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截至2019年末,全国有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等10个2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以及重庆、青岛、厦漳泉等14个1000万~2000万人的大都市圈。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新增2.2亿城市居民且大约50%集中在长三角等五大超级都市圈。有专家估算,都市圈建设每年能够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0.5~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不仅为应对疫情冲击,更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大一线城市,其所处的都市圈消费领跑全国。此外,重庆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8万亿元;天津、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0.59万亿~0.81万亿元之间,“十四五”末将都有望突破万亿元。由此计算,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亿级别的都市圈将达到11个。
“十四五”时期,我国“19+2”城市群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培育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上有重要突破。尤其是关中平原、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哈长、辽中南等城市群。如果没有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的兴起,人口就会进一步向发达地区的城市群流动,从而使这些城市群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加快构建城市群,需要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实现区域规划一体化、土地利用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政策一体化。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