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走出一条能源节约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
摘要:2019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MW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47%上升到8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比重由21%上升到50%,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99%。
白 泉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把节约资源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为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指明了发展方向。2006年至今的三个五年规划历程中,降低单位GDP能耗的节能指标始终被列为“五年规划”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之一,节能和提高能效成为引领我国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牛鼻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经过十五年艰辛努力,我国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2.5%,环比累计实现节能量22.2亿tce(吨标煤),推动我国走出了一条以能源节约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
节能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2006~2020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4.4%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8.3%的增速,用较低的能耗支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25下降到“十一五”时期的0.59、“十二五”时期的0.48和“十三五”时期的0.48(“十三五”前四年为0.44,2020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从6.1%下降到2.3%、当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升高到0.96),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总体趋于缓解。
二是开辟了一条以能源节约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
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一般要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0)。我国“十五”期间,年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曾一度高达1.67,“十五”后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连续上升14.2%。自2006年全面加强节能工作以来,虽然我国粗钢产量从2005年的3.5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10.5亿吨,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3%提高到2020年的60%以上,但全国单位GDP能耗总体稳步下降,走出了一条以高经济增长、低能源增长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道路。
三是切实推动了重点行业装备和管理现代化。
通过持续推进淘汰落后、等量或减量置换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耗能重点行业装备和管理现代化步伐明显加速。2019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MW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47%上升到8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比重由21%上升到50%,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99%。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电力热力等重点行业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能源管理技能的高素质队伍,企业管理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显著推动了节能科技创新和行业技术进步。
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历次五年节能规划或重大政策都把“提高高耗能产业能源效率”作为努力目标,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得以加快推广。钢铁行业大中型企业中,干熄焦技术普及率从2005年不足30%提高到2019年的92%以上;水泥行业中,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从2005年开始起步提高到2019年的80%以上,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推广率达99%,目前企业已研发示范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
五是大幅提高了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05年到2018年期间,我国火电供电煤耗下降了16.8%,吨钢可比能耗下降了16.3%,电解铝交流电耗下降了7%,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11.4%,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21.6%,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11.9%。近几年新建设的大型钢铁、石化项目,能效指标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六是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基石,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而言,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同等重要。近十五年形成的中国特色节能政策体系,为我国削减了22亿tce的能源消费总量,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是有效促进了我国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转变。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和消费是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来源,节约能源、少用化石能源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源头治理手段。2006~2020年,我国通过节能降耗,相当于2020年当年少排放二氧化硫1028万吨,氮氧化物1084万吨,烟尘和工业粉尘908万吨。坚持“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双管齐下,使我国在钢铁、水泥产量翻一番多的条件下,打赢了蓝天保卫战,重现了碧水蓝天。
八是有效遏制了温室气体排放过快增长。
化石能源消费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来源,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必须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耗。我国通过节能工作,相当于2020年当年少排放二氧化碳45.8亿吨。在我国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的建设中,节能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这些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九是更好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需要。
我国节能工作始终注重以人为本,在顺应生活需求升级的同时,融入节能增效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截至2019年,我国已建成节能建筑198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过56%。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0万辆,当年新增新能源汽车120万辆,均占全球一半以上。2019年,全国已累计建成120万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为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02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总体已经迈过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发展阶段,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不断缩小。我国以节能和提高能效为抓手,走出了一条能源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基本实现了21世纪初确定的“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4亿人口大国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历程,将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节能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作出的引领性作用和全局性贡献,更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