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前列,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再启航

2021-04-30 09:2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为此,《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强化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贯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尹明波 张守营报道 4月25日,山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系统擘画了山东省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在前不久召开的“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关兆泉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山东省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2019年4月起,组织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历经前期研究、《基本思路》、《纲要框架》和《规划纲要》等4个阶段,先后开展70多项专题研究,形成和接收各类研究报告400多份,组织15次省内外调研,反复论证修改完善。

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成绩斐然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张中英在发布会上表示,特别是2017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周期性放缓、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加剧,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扛起时代责任,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奋发有为、砥砺前行,推动山东发展实现根本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塑造开创性局面,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张中英介绍说,五年来,山东省聚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6万亿元和7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73129亿元,居全国第3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86元,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二是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2%。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是2015年的3.5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1%,比201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6位。

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山东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累计下降19%,PM2.5浓度下降37%,优良天数比例提高14.2个百分点,国控断面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73.5%,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改革开放纵深突破。山东省实施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省级权力事项压减59%。市场主体达到1185.8万户,比2015年增长91.8%;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50亿美元。

五是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山东省全面启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建设,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成效突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8%;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扎实推进,“十百千”工程、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成效明显,建成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

六是基础设施全面跃升。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110公里,省内高铁成环运行,济南、青岛进入地铁时代;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73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6.9亿吨,居全国第2位;黄水东调、引黄济青改扩建等工程相继建成,骨干水网总长度达到1459公里,供水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获批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成开通5G基站5.1万个,实现16市主城区全覆盖。

七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山东省标以下251.6万人全部脱贫,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维持在80%左右。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75%;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八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达到新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安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明确14项战略任务

关兆泉介绍,《规划纲要》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研判形势,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未来5年着力实现“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14项战略任务:

一是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争取国家更多战略科技力量在山东布局,完善实验室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塑强现代产业新优势。推进强链、建链、补链、保链系列工程,塑造一流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超前布局新基建,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提升政府和社会数字治理水平。

四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实施精准有效投资十大类统领性工程,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

五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扛起农业大省责任,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100亿斤,建设种业强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六是奋力向海图强,开创经略海洋新局面。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打造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七是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八是聚力改革攻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高效服务政府和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九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

十是推动绿色发展,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治污保卫战,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十一是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十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四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完善“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十三是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十四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

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关兆泉表示,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空间广阔,拥有毗邻日韩、陆海统筹等区位优势,有条件、有责任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率先探索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为此,《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强化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贯通。

一是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智能家电、汽车、住房等实物消费,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充电桩、加氢站规划布局。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北方消费中心和重要国际消费目的地。发展社区商业,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繁荣发展夜经济,拓展城乡消费市场。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构建“智能+”消费生态,创新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支持发展智能体育、智慧物业、数字街区。

二是扩大精准有效投资。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共享,聚焦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聚焦生态修复、环境治理,聚焦民生福祉、安全发展等重点领域,启动十大类统领性工程,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生产消费双升级。

三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落实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实施产品提质工程、进口替代工程,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全社会流通大幅降本增效,建设济南、青岛等国家物流枢纽,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内外贸融通发展。

四是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优势,系统提升济南、青岛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以交通廊道、生态廊道、科教廊道、文化廊道和出海门户建设为支撑,不断深化黄河流域城市群之间、省际之间和城市之间全方位合作,为促进国家南北经济格局优化、东西双向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