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浦东样本”30年:制度红利带来高效治理

2021-04-20 10:1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营商环境 上海浦东

摘要:营商环境对企业来说具有水之于鱼的重要性,是重要软实力、核心竞争力。今天的浦东,正把引领发展的“高站位”落实到服务企业群众的“低身段”上,当好“店小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企业痛点,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制度型开放

补齐制度空白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跨过而立年,雄壮再出发,浦东仍在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密码。浦东所承担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新片区试点,处在制度型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更加需要以系统集成指导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设计和执行能力,主动承担新开放举措面临的任务,促进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稳健推进。

在制度型开放方面,《通知》清单列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成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工作室、试点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改革、浦东国际人才港构建人才服务生态圈等4项共8条创新举措。

在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看来,聚焦制度型开放,就是要打造我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旗帜,就是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补齐制度空白点,推动正在探索的改革试点加快转变为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为我国参与甚至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打好基础。

“排头兵”意味着担当与责任,“先行者”意味着勇气和探索。浦东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营中率先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构建中国特色资本账户开放的新渠道,为未来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进行创新性制度探索。在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中,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作为以人民币为本位币、本外币规则统一的可兑换账户,实现本外币跨境结算、人民币境内结算以及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兑换,改变专户专管、专款专用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模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设立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基础性制度,各类自由贸易账户的资金活动及风险均控制在分账核算单元内,同时构建自由贸易账户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线审慎监管、二线有限渗透”的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基础性制度。这不仅有利于探索经常项目开放向资本项目开放逐步挺进的路径,也促进了金融和实体经济通过创新账户系统进行融合。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率先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依法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对上海加快推进仲裁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浦东法院探索建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成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解决工作室,集合三方人力和资源集中开展纠纷化解和日常联络协调工作,形成软、硬件专门化、统一化的一站式纠纷解决工作平台。通过建立诉讼和仲裁衔接转换快速通道、提供争议解决机构名册、完善外国法查明、帮译服务等审判辅助性机制,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回应中外市场主体高效解决涉外商业争议的需求。

从当年的“800壮士”到如今集聚近150万来自各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浦东新区始终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全力用不断厚植的人才土壤,吸引天下英才近悦远来。浦东产业创新升级,也亟须构筑“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全球双向流动的资源配置枢纽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进一步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浦东建成上海浦东国际人才港,打造高能级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和人力资源配置枢纽,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和在线服务等功能平台,打造高能级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和人力资源配置枢纽。全覆盖集成整合人才审批业务,探索推出外国人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和“一网通办”服务平台,把多部门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实行“一表申请,一网办理”,审批时限从12个工作日压减至5天;全场景推进智能审批应用,通过附件智能识别、文本智能审核、机器自主学习等新技术应用,实现申请端智能化填报,申请人由表格填写者转变为校对者,实现审批端智能化审核,审批人由材料审核者转变为复核者;全领域链接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推出“创业首站”“双创加油站”等服务品牌,举办政策宣讲、产业交流、项目路演等各类人才活动;全方位提供精品化个性化服务,设立高层次人才精品服务专窗,为专家及其团队解决各类诉求。

为了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优势,满足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战略任务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浦东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并制定发布《关于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试行办法》,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作为创办科技型企业的身份证明,与中国籍公民持中国居民身份证作为身份证明创办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高效能治理

聚焦生活品质

当今的浦东,以占上海全市1/5的面积、1/4的人口,贡献了1/3的经济总量,成为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必须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一手聚焦高质量发展,一手聚焦高品质生活,浦东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繁华都市和美丽乡村的生活更有温度。

在高效能治理方面,打造“城市大脑”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建立“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建设运行街面秩序智能管理模式、建立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记分管理制度、探索建设乡村人才公寓等8项17条创新举措被列为典型。

在浦东陆家嘴,15分钟的距离内能办不少事。以社区为圆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着眼点,使群众从家门口(村居委)出发,城市化地区步行15分钟,远郊地区骑行15分钟,即可享受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浦东对缺配设施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补齐。搭建可视化信息平台,对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分析,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对缺配项目做到挂图作战、逐一销项;综合运用单独设置、复合叠加、整合嵌入、资源共享等多种模式,通过盘活存量增加一批,通过“家门口”服务站补缺一批,通过规划完善建设一批,加快推动相关项目和功能落地。

通过打造“城市大脑”,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浦东新区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据介绍,“城市大脑”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打造“城市大脑”综合信息指挥平台,构建起主动发现、自动指令、快速处置、实时反馈的城市运行管理闭环;构建组织体系,整合城管、公安、生态环境等城市管理力量,贯通新区、街镇、村居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应用场景,形成覆盖设施、运维、环境、交通、安全、执法等领域的城市运行智能管理场景,并提取核心管理要素实现实时监测;加强系统集成,通过共享浦东各区域的监控视频,接入市级部门和区级单位的业务系统,部署物联网感知设备,实现视觉、听觉、嗅觉一体化感知。

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浦东为此探索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根据《关于浦东新区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的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加强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平衡,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区级层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平衡,把镇一级的区域规划、招商引资、基本建设等核心发展权统筹到区层面,进一步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强化街镇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职能,把综合管理、绿化市容、房屋管理等管理权下沉到镇一级,赋予镇在人事考核、规划参与、重大决策建议、法治建设等方面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立重要协调事项基层约请制度,基层遇到难题可向上级职能部门发出约请,相关部门要尽快安排,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实现“部门围着街镇转、街镇围着村居转、村居围着群众转”。

通过推动教育、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服务资源下沉到村居,浦东在上海市率先试点建设覆盖全部村居的“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村居委设立家门口服务站,自2017年起,浦东把全区所有村居委办公场所改造成“家门口”服务站,坚持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服务项目标准化、服务标识统一化。基本公共服务下沉,通过区级机关下沉行政服务资源、区域化党建整合社会资源、社区挖掘自身资源,浦东为居民就近提供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等七大类基本服务。对于完善服务功能,在村层面,“家门口”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四站一室”,包括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和村卫生室;在居民区层面,“家门口”服务站统一设置接待、服务、议事、活动等四大功能区域。“家门口”服务已成了浦东改革为民的新尺度。未来,浦东还将打造可阅读、能漫步、有温度的高品质城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浦东开发开放30余年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一个个重要奇迹,“浦东经验”正是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的科学决策和规划的成功样本。屹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立之年的浦东将继续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以“勇当标杆、敢为闯将”的精神,领航新征程,汲取新经验,续写新辉煌。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