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习水战法” 投身脱贫攻坚
摘要:1800多个日夜,无数的艰辛付出,为习水在全省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率先成功实现“减贫摘帽”、消除绝对贫困作出较为突出的贡献。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程晖 吴承坤
1974年出生的李昕,已经是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现任贵州省习水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习水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县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主任,前不久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6年,为了贫困乡亲,李昕临阵受命、勇担重担、矢志战贫,始终将“精准”二字贯穿全过程,紧扣“扶贫四问”“十面合围”,当好脱贫攻坚“参谋”。他是干部眼中的“李铁人”、群众心中的“贴心人”。1800多个日夜,无数的艰辛付出,为习水在全省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率先成功实现“减贫摘帽”、消除绝对贫困作出较为突出的贡献。
临阵受命,勇挑重担
习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档立卡之初,全县有贫困人口149911人,贫困发生率22.3%,低保、五保占比近30%,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占比超过20%,“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不在少数。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减贫难度大是最典型的特征,也注定脱贫攻坚是一场“大硬仗”、难啃的“硬骨头”。2016年,在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最难的关键时候,李昕同志临阵受命,奔赴脱贫攻坚战场。他废寝忘食,兢兢业业,不断学政策、抓调研、做设计、抓培训、搞协调、强督促等。不管多忙多累,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身上好像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同事们暗地里都称他为“李铁人”。
让贫困群众更快更好地脱贫致富,这是李昕决心要完成的使命。面对困难和挑战,他没有一丝的犹豫和退缩,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作为扶贫办主任,既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员,更是指挥部的“参谋”,他立足县情贫情,牵头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完善了脱贫攻坚巡查督查、问责追责、通报奖惩等10余项制度。他坚持贫困对象识别标准、程序、纠错、管理“四个准”,扣准“第一颗扣子”。坚持精准帮扶年初有标识、年中有措施、年底有成效、全程有帮扶责任人痕迹“四个真”,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坚持脱贫退出标准、程序、档案、签字“四个实”,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标退出,做到不落一户、不掉一人。工作中,他善于研究、敢于创新,探索提出“一访二看三算四评五清理”识贫方法、“十面合围治十穷”攻坚战法、“4310”巩固提升战法等精准管用的“习水战法”,破解一系列基层抓落实的难题。建立了防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创新落实防贫对象精准化、防贫系统智能化、防贫监测多样化、防贫政策长效化、防贫调度联动化、防贫问效常态化“六化机制”,精准织牢防贫安全网。全县纳入防贫监测对象762户3096人。
精准施策,下足功夫
作为脱贫攻坚“参谋”,他紧扣“扶贫四问”,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作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带领全县4968党员干部奔赴26个乡镇(街道)战区,蹲在基层、住在农村,组织打好基础信息精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五场硬仗”,健全了责任、政策、工作三大体系。探索创新了“五到战区”制、产业就业增收工程等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习水经验”。李昕以身作则,深入一线,较真碰硬,真督实导,强力推进“三落实”,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结束了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的历史,如期兑现了脱贫攻坚“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军令状:2018年9月,习水县在贵州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率先成功实现贫困县摘帽;2018年12月,全县12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12月,该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清零”。
李昕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将扶贫政策精准落实作为精准帮扶的重要举措,精准施策、因户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健全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后续管护、绩效评价等制度,累计实施产业到户扶持25099户、经营主体带动14458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4043户、扶贫公益岗位2495人。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287户28779人,大力实施“服务+、培训+、经营+、治理+”“四+模式”,实现搬迁群众户均就业1.9人以上。认真统筹,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落实扶贫对象帮扶措施,实施危房改造13749户、人居环境整治等其他住房保障政策11036户;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两个100%”;实施职业技能培训27482户、创业扶持5012户、公益岗位5941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5亿元13353户;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大学等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建档立卡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补贴和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全覆盖。
访贫问苦,心系群众
李昕常说:“我的根在农村,深知农村的困苦,群众不脱贫,我寝食难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总是雷厉风行、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风雨无阻,只身一人走村串户,深入全县最贫的村、最穷的户了解村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群众都把他当“贴心人”。五年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县235个村(居),写下了30多本民情日记。每次下乡前,他都要提前做足功课,详细查阅村上的人口、耕地、贫困状况、发展历史等资料,做到对所有村的情况了然于胸,只要是领导问到任何一个地方的情况,他总能对答如流,被同事们戏称为“扶贫百事通”。对干部不明白的地方,他总能耐心指导。据统计,他到镇、村开展政策培训会400余场次,培训脱贫攻坚干部群众6.5万余人次,让干部群众弄清楚“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以及“如何退”等关键问题。他常常放弃节假日、周末,组织扶贫办公室的人员,深入到各个乡镇督促检查帮扶干部到岗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特别是“7·11”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李昕不顾安危,第一时间主动到防汛抗灾一线查看灾情,帮助调配救灾物资,动员各方力量和资源,全力以赴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消除因灾返贫致贫风险。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李昕是位“工作狂”,在女儿的心里,他是一位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坏”爸爸。在脱贫攻坚任务吃紧的时候,李昕夜以继日奋战在扶贫一线,经常连续几周回不了家,不能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无暇照顾家庭。在一次周末加班中,单位的同事偶然听到李昕同志与他女儿的通话,大概内容是女儿的生日,希望这一天父亲能够陪伴她过生日,李昕却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幺儿,你的生日每年都可以过,等今年习水脱贫了,我明年一定在家陪你。”李昕常说:“今生有幸亲身参与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是我人生之大幸,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