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谱写新时代三秦大地追赶超越新篇章
摘要:精准施策稳主体,狠抓项目扩投资。把握政策实施的时度效,顶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适时研究出台新措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杨虹 苟俊
2020年是陕西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5年来,陕西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陕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绝对贫困彻底解决,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人均突破1万美元。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果丰硕,大飞机“起飞”、“嫦娥”探月、珠峰“测高”体现了陕西科技担当。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健全,区域城乡发展更加协调,陕西省城镇化率提高5.5个百分点。
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28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4.93万户贫困群众搬入新居,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6.4%和10.2%。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自贸试验区21项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综合保税区数量居全国第六位,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走深走实。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秦岭违建问题彻底整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8.9%。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法治陕西、平安陕西建设扎实推进,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2020年攻坚克难,经济恢复好于预期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实现生产总值2.62万亿元,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和8%。
“我们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扎根疫情防控一线,特事特办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供应,有效遏制疫情蔓延。”陕西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陕西省还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系列政策举措,逐月研判经济形势,建立“陕企通”服务平台,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落实“人盯人”“一对一”举措,18.34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精准施策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关键之年。陕西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和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精准施策稳主体,狠抓项目扩投资。把握政策实施的时度效,顶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适时研究出台新措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
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行动计划,举办重点项目观摩、重大项目开工月等活动,在“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等领域实施一批扬优势、补短板项目,省级重点项目投资42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做好专项债项目谋划申报,加强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持续推进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升级,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力争企业债券融资超过3000亿元。
深化“两链”融合发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工程等关键环节,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补齐中试短板,推动创新链条向前端延伸,引领风口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实施百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推动就地转化,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600亿元。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持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价值链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健康养老、家政物业、体育健身等产业。加快建设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街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
——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加强与东部沿海城市、港口合作,吸引外贸企业聚集,培育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发展内陆港多式联运。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