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智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1-03-29 14:32 中国发展网
双循环

摘要:报告认为,中等收入群体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1年第一季度)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题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助力需求侧改革》的报告。

报告发布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表示,我国的收入分配同时面临老问题和新挑战。第一,收入不平等现象严重,且不平等程度长期高居不下;第二,劳动收入份额有改善,但占比仍然较低;第三,城乡差距显著、低收入家庭尤甚。

报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不平等整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收入不平等的结果看,有个共同因素:经济体制转型的因素、个人和家庭的因素、制度因素。

报告强调,除上述问题外,技术进步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带来了新挑战。报告指出,当前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在将科技进步转化为更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机器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自动化正在颠覆劳动力市场,加剧失业与收入不平等。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龄人口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报告强调,2.6亿老龄人口面临着养老和医疗的庞大支出和巨大风险,极有可能从中等收入群体滑入低收入群体。而且,家庭的养老压力也将施加在正处在劳动年龄的中等收入群体。

报告认为,中等收入群体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措施方面,报告建议,第一,抓住农民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帮助农民工尽快完成市民化;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赋予农民更多就业选择;提高农民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以长远眼光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

第二,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收入水平。第三,提高劳动份额,改善初次分配格局。第四,完善社保体系、稳定收入和支出预期、降低预防性储蓄、促进消费。第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潜在冲击。应适时适应技术变革时代的人力资本战略;再次强调优化发展模式;完善相关财税社保政策;系统性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鼓励生育政策、采取多重措施延长人口红利、做大做强养老制度中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在科技政策上要推动与老龄人力资源互补的技术创新、发展银发经济。

在加强与技术进步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研究方面,报告建议,一、赋予工人对资本的所有权、实行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即每位公民都能得到政府定期的无条件转移支付。报告认为,全民基本收入政策相比于其他福利政策的一个显著优点是不附带任何条件限制,给全部居民提供固定数额的转移支付,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支配这笔支付。技术进步通过推动推动生产使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创造巨大的财富和价值,而全民基本收入政策作为一种广发的社会安全网,则可以保证每个人即使不就业,也可以达到体面的生活标准。全民基本收入的具体数额则往往设定为贫困线或是贫困线的一个比例。

二、建立针对机器人或自动化的征税措施。报告认为,机器资本的成本在逐渐降低,从而机器资本在生产中对劳动力进行了替代,这是自动化或者人工智能影响就业和工资的主要渠道。通过对机器人征税,将会减缓自动化技术的采用,给予劳动者时间去适应其他职业。这部分收入也可以用来补贴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培训和实行全民基本收入的资金来源。

但报告也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对机器人征税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最优选择,对机器人征税可能会减少社会福利。由于机器人纳税会抑制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对机器人征高额税收时,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损失可能比征收的税收更多。因此,针对机器人或自动化的税收额度需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责任编辑:张洽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