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减负稳岗扩就业有力保障,推动“十四五”时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1-03-25 10:3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始终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 荆文娜

“就业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郑重说道。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业”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之一。当前,我国就业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李克强强调,“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十三五”期间,我国始终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新鲜出炉”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定下了“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过去5年,为实现“十三五”期间制定的就业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哪些成效?面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又将如何应对?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

“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大局基本稳定,居民稳步增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过去5年,我国就业大局保持基本稳定,就业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哈增友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特别是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指导各地区各部门以空前力度应对,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出台突破性政策帮助市场主体减压,推动中小企业纾困,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为就业形势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哈增友看来,“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大局基本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656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年末维持在5.5%以内。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2%以内,明显低于5%的规划目标。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稳定在1以上,供需基本平衡。

这份“十三五”期间的就业成绩单也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持续优化就业结构的成果。“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城乡、区域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逐年提高,“倒金字塔”形结构进一步巩固。城镇就业占比年均提高约1.2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就业增长对全国的贡献率超过50%,农民工流向中西部地区的数量和占比均显著增加,区域间就业机会更加均等。

荷包鼓不鼓是检验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哈增友介绍,“十三五”时期,劳动者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821元增至32189元,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除了收入,社会保障体系及劳动关系的完善和稳定,也是促使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哈增友表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基本形成,调解仲裁制度机制逐步健全,根治欠薪取得积极进展,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创业带动就业,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创业是就业之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十三五’以来,我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规模减税降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深走实,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创业倍增效应持续显现。”哈增友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国年均净增市场主体1247.7万户,新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者数量年均增长9%以上。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总数近900万人,带动就业超过3000万人。

我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初次就业率持续稳定在77%以上,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农民工就业总体稳定,劳动保障权益维护稳步推进,社会融合程度不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安置制度不断健全,教育培训不断强化。

值得提到的是,在这些工作背后,是就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我国持续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就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每年为8000万劳动者、5000万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秩序日渐规范。“特别是,建立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每年开展的政府性培训超过1500万人次。”哈增友强调。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就业,作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在‘十三五’时期,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哈增友介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从2016年的1527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3243万人,90%以上的建档立卡户享受过就业帮扶政策。扶贫相关产业也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建设扶贫车间32688个,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0多万人,创办各类经营主体21.4万个,既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也为乡村地区产业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十四五”时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千方百计推动就业扩容提质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期间就业工作的布局之年。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变化。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优势巨大,为就业保持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哈增友强调,“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创新创业热潮涌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为劳动者开辟了就业新空间、拓展了就业新渠道。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发展潜力巨大,在带来大量就业创业机会的同时,将助推就业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更加均衡。

不过,哈增友表示,同时也要看到,“十四五”时期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产业链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国内人口结构深刻变化,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影响,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稳定促进就业依然任务艰巨。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着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哈增友介绍说。

首先,坚持就业导向,持续增强就业创造力。在宏观政策上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全面加强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发展、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更加注重增加就业。加快构建形成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着力激发重点地区促进就业的内生动力。

其次,注重精准帮扶,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统筹运用市场和政策两种手段,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多措并举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实施退役军人优惠扶持政策,健全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制度。完善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落实公益岗安置政策,兜牢民生底线。

第三,改善就业环境,有效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等手段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强劳动保护,推动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健全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加强监测预警,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强化就业形势监测分析,并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不断完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统计方法,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测分析能力。加强部门协同和政企联动,增强失业风险预警预判能力。加强政策储备,形成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的工作预案。

第五,强化人才培育,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转变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使人才培养培训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第六,统筹各类资源,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外来人员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