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万事俱备东风劲,拼搏争先正当时
摘要: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66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2.8%,都市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金华全面高质量发展,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人民更加幸福。图为金华城区一角。李建林/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沈贞海
“金华,不仅能、而且行。”近日,浙江省金华市委书记陈龙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金华党员干部和群众一条心,劲往一处使,万事俱备、东风不欠,正是干事业的好辰光。”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2020年,金华市生产总值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7%和6.5%,10方面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强智控抢复工,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指挥部体系,率先推行“健康码”,先行开展“大数据+网格化”;选派107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圆满完成国家和浙江省防疫物资生产调拨任务;仅用13天即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
——稳企业保增长,打好实体经济翻身战。全力建设民营经济强市,出台“双龙引才”新政20条,首创“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落实“五减”金额237亿元、完成率23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破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4%、居全省首位;网络零售额增长10.3%,快递业务量达90亿件、每月稳居全国首位;八大重点细分行业总产值增长6.8%,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居浙江省首位;现代五金产业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武义电动工具、金华开发区健康生物医药获评浙江省“链长制”试点示范;金义新区获批省级新区;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33个;东阳木雕小镇、义乌绿色动力小镇、磐安江南药镇获省级特色小镇命名;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婺城省级经济开发区获批;金磐开发区“飞地”模式入选浙江省山海协作“最佳实践”。
——抓改革增活力,打好改革开放攻坚战。新增国家和省部级改革试点17项,“无证明城市”改革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市场主体增量居浙江省首位;成功获批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义新欧”创新双平台运行机制,获评浙江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外贸出口增长14.3%,对全省出口贡献率达27.5%、居浙江省首位;兰溪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强共建促聚合,打好都市能级提升战。成功举办首届“上海-金华周”系列活动;医保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达261家;全域同城化扎实推进,60个年度重大共建项目完成投资448亿元;实现市区向兰溪供水,签订新一轮乌溪江引水工程、磐安向永康供水协议;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浙中总部经济中心、三江里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出婺州古城十景,古子城商圈全新亮相;实施省级未来社区建设试点7个;武义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增投入快建设,打好交通廊道突击战。新建铁路58公里、公路540公里,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90亿元、增长36.7%。金义国际机场(义乌机场迁建)选址、金义东轨道交通建设顺利推进,杭温高铁、金台铁路等加快建设,义东高速东阳段、金义中央大道开工,建金高速、杭绍台高速、金武快速路建成通车,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迈出新步伐。
——办实事解民忧,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城镇新增就业26.6万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7%,全域创成“无欠薪”城市;深入推进门诊APG点数法付费改革,大病保险“选缴保费法”成为国家医保改革典型案例;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教育事业加快振兴,教育财政投入137.9亿元;金华理工学院建设工程开工;金华市人民医院和市妇保院新院区建成投用;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重三农促和美,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粮食总产量增长3.9%,生猪出栏119万头、居浙江省首位;武义获评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正向激励。
——优服务守平安,打好基层治理巩固战。深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行新时代“后陈经验”“五个一”工作机制,抓实驻企服务员、基层治理网格员、民情民访代办员“三大员”队伍建设,创新开展“大家访、大代办、大接访、大化解”活动,“平安金华”实现14连冠,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一警情三推送”获评全国智慧警务创新案例。
——抓冲刺夺高分,打好文明创建荣誉战。以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综合成绩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高规格打造文明示范街22条、精品示范街12条,累计改造市场和交易点53家,新增停车泊位10万余个,市区123个社区全部创成文明社区;6人入选“中国好人”,创历史之最;文明创建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转作风强队伍,打好清廉金华推进战。高质量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党员群众对换届质量风气满意度达90%以上;深入开展“拼搏实干、争先进位”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市领导领衔推进“八大比拼”活动,拼搏争先的干部队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逐渐成为金华的鲜明标识。政府数字化转型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实践案例;“三公”经费持续下降,一般性支出压减54.2亿元,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十三五”发展成就显著
五年来,金华聚力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达4704亿元,年均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09亿元增加到423亿元,年均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跨上6万元、3万元台阶,年均分别增长7.3%、8.4%。市场主体从59.7万户增加到126.9万户,总量跃居浙江省第二位。
五年来,金华聚力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A股上市企业从22家增加到30家,市值突破20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346家增加到1370家;数字经济产业指数位列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首位。
五年来,金华聚力先行先试、敢闯敢拼,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无证明城市”改革开全国先河;“互联网+监管”改革率先破题;企业开办“零见面”改革经验全国推广;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省级金义新区、中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一批改革开放大平台获批建设;“义新欧”班列开行量跃居全国第四位;外贸出口从2958亿元增加到4613亿元、居浙江省第二位;荣获中国“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称号。
五年来,金华聚力破散促聚、全域统筹,都市区共建加力提速。谋划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综合交通投资超1300亿元、增长77.8%;获批铁路总图,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6个县(市、区)实现跨区域供水;社保业务、医保报销实现全市互联互通。
五年来,金华聚力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美丽金华展现新貌。大力弘扬和践行“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新时代金华精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开展全国首个地级市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试点,获绿色中国特别贡献奖。连续六年夺得治水“大禹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入选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五年来,金华聚力民生实事、关键小事,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实现脱贫攻坚“三个清零”。户籍人口医保参保率达99.97%、居浙江省首位。新增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143.6万;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有效覆盖;教育基本现代化、平安金鼎实现县(市、区)“满堂红”。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金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66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2.8%,都市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金华市市长邢志宏在此前举行的金华两会上表示,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该市将在“九市建设”上精准发力,数字赋能、拼搏争先,争取更高质量、更好结果。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注入数字赋能新动力。大力实施人才科技首位战略,基本建成浙中科创大走廊,打造浙中科创策源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2.0”行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争创长三角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建设民营经济强市,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强化数字经济“一号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双轮驱动,力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达7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实施金融赋能民营经济计划,新增存贷款各6000亿元,新上市企业30家以上,打造浙中金融中心。
——建设双循环发展先行市,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1400亿元以上;进口年均增长10%以上,打造“世界货地”;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完成重大项目投资5400亿元以上;建设浙江中西部消费中心城市,推动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康五金城、东阳木雕城等实体市场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和商贸枢纽市场,全市内外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元。
——建设“两优一高”市,取得重大改革新突破。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构建“1+5+2”工作体系,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加快建设数字金华,在根本上实现全市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实施“效能革命”,营商环境便利度达到90%以上;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2800亿元以上。
——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迈出都市区共建新步伐。加快打通都市区轨道、高速公路、城际快速干线三大交通闭合圈;加快金义一体化、全域同城化,高标准建设金义新区,做强金义主轴和发展主核;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未来社区”理念引领城市建设。
——建设文化强市,弘扬信义和美新风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80亿元以上;深化文旅融合,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争创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建设浙中花园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以上;全域建成“无废城市”;建成金义都市区国家森林城市群,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建设幸福宜居城市,创建共同富裕新家园。实施高质量就业提升工程,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全面实施“大健康”战略,打造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
——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市,开创法治金华新局面。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后陈经验”“浦江经验”“龙山经验”,充分发挥“最多跑一地”改革牵引作用,以“三大员”为主载体深化“三服务”;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实现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员干部。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大力弘扬践行新时代金华精神,加快推进清廉金华建设,让拼搏争先的干部队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为鲜明标识。
“当下,金华党员干部正铆足劲,在‘人才科技、产业转型、共建项目、招大引强’上进行‘四攻坚’;在‘重大改革、环境提档、社会治理、效能革命’上进行‘四争先’。”陈龙表示。
催人奋进马蹄急,春光正浓东风劲!金华,正迎来大干、快干、高质量发展的好辰光。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