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山东济宁:“十四五”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2021-03-08 17:20 中国发展网
十四五

摘要:“十四五”时期,济宁将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济宁建设。

中国发展网  张茂斗、张清良、记者殷晓旭报道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济宁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取得了骄人成绩,生态环境更加秀美,成功入选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累计治理塌陷地16.7万亩、保护修复湿地52.9万亩,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31.4%,优良率增加28.7%,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十四五”,济宁将进一步践行“两山理论”理念,抓好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工作,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加快转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美丽家园。

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

“十四五”时期,济宁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突破环南四湖滨水蓝心、都市生态绿心工程,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使美丽济宁更加动人。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好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绘制指标与坐标相统一的“一张蓝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地绿水碧。

突破南四湖滨水“蓝心”。全面实施《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为主体,实施南四湖清淤疏浚、饮用水源地保护等108项流域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工程,建成生态之湖、安澜之湖、富饶之湖,构建全域生态美丽河湖体系。

建设都市区生态“绿心”。厚植“城在园中、林廊环绕、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底色,有序推进都市区生态“绿心”工程,实施“渔樵耕读”、金塔公园、太白公园和如意湖、十里湖、马场湖等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形成“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城市大生态格局,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十四五”时期,济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使济宁在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上创新路、谋新篇,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上开新局、树典范。

大力发展绿色生产方式。发展高品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康养,培育绿色金融等新型生态服务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争创国家绿色发展样板区。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将生态环境教育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公民环保素养。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评选命名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科普基地、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新基地。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督察和综合执法,加大市场化、法治化治理力度,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力度,推进工业用地“亩产效益”评价,破解保护与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十四五”时期,济宁将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济宁建设。

实现蓝天常在、空气常新。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工作线”,严格落实传输通道城市和鲁苏豫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求,科学实施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科学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浓度,基本消除严重污染天气。

守护碧水长流、水岸常青。全面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完成入河湖排污口溯源整治,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全面完成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努力实现市域河湖水质全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保障饮用水源地、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保持土壤常净、大地常绿。深化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深化“绿满济宁”国土绿化行动,实施4万亩宜林荒山绿化工程。促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全面落实“土十条”,构建土壤污染防治大格局,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