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措施做得实,极寒不再见“气荒”
摘要:2月3日立春,预示着异常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回首去冬今春这个不平凡的冬天,在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时,为保障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各部门各地方各相关企业齐心协力保障能源供应,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效。天然气供需总体平稳,有惊无险,没有出现大面积“气荒”。
开栏的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部署,开年以来,一系列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也在陆续推出。从本期起,本报将开启“推动碳达峰实现碳中和”专栏,聚焦加速天然气行业迭代升级,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等行动,展示我国的积极探索、有力作为。
杨晶
2月3日立春,预示着异常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回首去冬今春这个不平凡的冬天,在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同时,为保障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各部门各地方各相关企业齐心协力保障能源供应,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效。天然气供需总体平稳,有惊无险,没有出现大面积“气荒”。
多因素叠加,保供之难前所未有
大面积寒潮使冬季天然气需求创历史新高。2020年岁末的天气异常寒冷。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零下3.6℃,较常年同期偏低0.5℃,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低,中央气象台发布多轮大面积寒潮预警,拉动天然气需求进入全年最旺盛的时期。此外,为应对秋冬季严峻的疫情形势,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进一步增加了供暖用气需求。自2020年11月15日北方地区正式供暖以来,全国日均用气量超过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左右。供暖用气拉动12月北方7省市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15.8%,京津冀等多地日均用气量屡创历史新高。
2020年四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激发用气需求,增添了“幸福的烦恼”。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宏观经济实现了快速恢复性增长,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创下近两年内新高。尤其四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7%,远超预期。经济快速恢复刺激了天然气需求。2020年四季度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9.5%,比2019年同期还高出3.9个百分点。旺盛的天然气市场需求,也给冬季保供增添了“幸福的烦恼”。
民生用气覆盖面更广、规模更大、尖峰需求更高。近年来,民生用气已全面覆盖居民、采暖、公共福利、交通等部门,将与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领域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预计2020年民生用气在天然气消费总量中占比接近40%,超过工业部门成为第一大应用领域。但是每到冬季气温下降时,民生用气骤增,形成尖峰需求。2020年12月天然气消费超过190亿立方米,相当于同年6~8月三个月消费量之和。日均用气量的冬季最高值不断攀升,很多地区达到了夏季最低值的10倍以上。与2017年底煤改气引发“气荒”时的状况相比,实际上2020年冬季的保供难度更大、更严峻。
提早部署,落实产供储销各环节目标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冬季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早在供暖季前就针对天然气保供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提前研究冬季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紧盯产供储销各个环节,细化应急保供预案。
在生产方面,面对国际油价下挫、油气企业经营困难、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形势等新情况和新问题,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保持国内稳产增产。天然气年产量连续四年增产100亿立方米以上,2020年产量超过18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比2015年增长40%。入冬以来,保障国内气田稳产增产,2020年12月天然气产量达1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7%,比2019年同期增速加快6.2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加快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2020年12月3日,中俄东线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投产,2021年1月1日以来输气量实现翻番,增强京津冀地区供应能力达2880万立方米/天。利用天然气长期贸易合作框架,优化淡旺季进口资源配置,确保冬季LNG的稳定接卸。2020年12月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18%。
在管网方面,推进管网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平开放。中俄东线中段实现与东北管网、华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及大连LNG、唐山LNG、辽河储气库等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北方地区供气能力。加快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重组整合,建立托运商、信息公开等制度,公平开放代输储气库调峰气,增加资源串换互保互供。
在储气方面,加快推进储气能力建设。2018~2020年中央预算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储气设施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形成储气能力超过2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年消费量的6%左右。其中,累计建成地下储气库27座,有效工作气量约143亿立方米。2020年4~9月,储气库加大注入量,供暖季前实现能储尽储,可动用储气量比上年增加约50亿立方米,增幅创历史新高。
在销售方面,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销售合同,按照计划保障供气,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重点加大对北方清洁取暖7个省市资源供应支持,保障有序的“煤改气”用气需要。加大对北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用户的供应保障力度。督促各地继续将燃气公交车、出租车等纳入民生用气保障范围。
在应急管理方面,督促各地和相关企业,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情形,细化应急保供预案。组织地方和企业完善每天3亿立方米的非居民可中断调峰用户清单,必要时有序启动,确保民生等重点用气需求。
总的看来,尽管国内外LNG市场价格短期有所上涨,局部时段的价格水平较高,体现了供求关系的实时变化,但由于预案措施扎实有效,多方协同努力、凝心聚“气”心不慌,民生用气得到有力保障。
沉淀经验,加快产业迭代升级
2021年的春天即将到来,冬季天然气保供已接近尾声。齐心协力克服冬季“气荒”的成效来之不易,宝贵的政策和实践经验更难能可贵。面向未来,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长期战略目标下,天然气将是我国能源结构从高碳化走向低碳化的重要“桥梁”。“十四五”时期,天然气市场规模有望再增长1/3,冬季保供难度也将不断加码。沉淀经验,坚定改革,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速天然气行业迭代升级,会使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