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摘要: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凸显,兰白自创区2020年生产总值较2018年设立之初增长12.5%,兰白试验区生产总值较2014年设立之初增长76.1%。“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等科研基础设施落地建设。新增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家,总数达到9家。新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家,总数达到10家。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斌从2月4日召开的2021年甘肃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的五年,甘肃全省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科技创新有效供给,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第二梯队。
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凸显,兰白自创区2020年生产总值较2018年设立之初增长12.5%,兰白试验区生产总值较2014年设立之初增长76.1%。“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等科研基础设施落地建设。新增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家,总数达到9家。新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家,总数达到10家。新增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总数达到12家。建设中马、中巴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智平台等18家。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6家。推进省级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新布局建设省实验室(省研究中心)4家,省重点实验室27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3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5家,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2家,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2家,形成了覆盖多学科方向和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基地体系。
过去的五年,科技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比“十二五”末提升4.8个百分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兰白综合性高技术、金昌新材料、酒泉新能源、天水装备制造、定西中医药等产业集群初成规模,有力提振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科技型企业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十二五”末的319家增加到1229家。首套国产碳离子治癌设备打破了高端医疗器械国际垄断,进入临床应用。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研制关键部件。离子电推进系统、国家级新品种“阿什旦”牦牛等科研成果具备较强竞争力,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修复保护、文物保护等技术处在全国领跑地位。“青藏高原发现丹尼索瓦古老型智人”研究成果荣登科学杂志2019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十三五”期间,甘肃全省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924亿元,比“十二五”增长96.1%。人才引育取得新进展,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4600余人(次)来甘工作。引育举措形成的科技人才增量,对冲了科技人才流失,2019年全省R&D人员达4.6万人,比“十二五”末增长12.9%。
积极落实国家科改领导小组支持甘肃省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的16项意见,相关工作积极推进,部分事项已进入落实阶段。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兰州新区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平台获批建设。为进一步争取国家倾斜支持,甘肃省先行布局“预备队”,组建了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等3个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平台。
组织开展“兰白两区”张江行活动,签订8项合作协议。在线举办首届“张江·兰白服务企业直通车暨兰白试验区、兰白自创区专场线上推介会”,线上参加近31万人(次)。举办第五届兰州科博会,签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交易项目258项、金额19亿元,签订科技产业投资项目25个、金额46.7亿元。兰州、白银高新区申报的中央支持创新创业特色载体获得国家支持9700万元。兰州、白银高新区和庆阳农业科技园区参与“百城百园”行动,获得支持资金1200万元。
全覆盖支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示范应用综合集成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引进新品种70多个,推广示范先进实用技术170余项。设立东西部扶贫协作专题,共吸引东部4市支持科技援甘项目44项、资金1.4亿元。遴选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359名;与东部省市科技部门联合认定东西部“双地”科技特派员254名。
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荣说,2021年,甘肃全省科技工作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以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以重大机制创新为保障,提高创新供给质量,推动发展动能转换,为把甘肃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开好局、起好步。具体目标为: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0.8%;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5%;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250亿元。
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表示,未来五年,甘肃科技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十四五”阶段特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创新型甘肃建设,努力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确定增量”。要在全面落实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引导企业自主增加研发投入的长效机制,倒逼企业来“投”,尽快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要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抓手,加紧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积极探索省市联动、多部门配合的培育引进体系,通过引进与培育双管齐下,尽快实现量质齐升。
“要紧盯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制约,坚持厚植土壤与疏通经脉互促并进,通过率先落实直通机制,打通‘堵点’优化政策环境,多措并举拓展渠道路径,努力提升科技成果‘挂果率’。”张世珍说,要进一步突破部门壁垒,深化产学研融通协作,切实消除科研“孤岛现象”,让企业借船出海,让科研院所借梯登高,让各方力量同舟共济,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不再“两张皮”,推动科技成果走出“笼子”助力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