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大城市“橄榄形”社会阶层结构已具雏形
摘要:张海东认为,中国特大城市的“橄榄形”社会结构已具雏形,这主要是因为特大城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同时,各种产业聚集,吸引了大量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或者说具有较高市场能力的人员。这些因素使得特大城市在中间阶层的培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成静
“橄榄形”社会结构主要指的是一种中间群体占多数、贫富差距较小的社会分层形态。这种社会分层形态也被学界普遍认为是最理想的社会结构。21世纪初,社会学者曾经利用中国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总体社会结构呈“倒丁字形”,后来,又有研究认为,中国一些大城市的社会结构已经呈金字塔形。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立项资助的“新时代特大城市社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治理”课题发布了阶段性成果《中国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调研报告》,该报告揭示了目前我国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和结构形态。课题组发现,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和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阶层为代表的白领构成了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主体,中国特大城市的“橄榄形”社会阶层结构已具雏形。
五个城市群阶层结构呈现不同特征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海东介绍,本报告使用的调查数据源于2019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中的10个城市开展的大规模调查。“这五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总量最高、人口最为密集、市场化程度最高、社会发展状况最好的地区。因此,其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变化的趋势具有预测未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的代表性。”
调查发现,以北京和天津为代表的京津冀城市群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产业工人阶层的比例最高;以上海和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办事人员阶层的比例最高;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中,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阶层的比例最高;以成都和重庆为代表的成渝城市群中,农业劳动者阶层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的比例最高;而以武汉和长沙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个体工商户阶层的比例最高。
其中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从地区差异来看,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比例明显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比例最低,仅为1.08%。二是与21世纪初相比,当前经理人员阶层的内部构成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私营企业的经理人员已经成为特大城市经理人员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中办事人员阶层的比例较高,均超过了10%。四是特大城市中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劳动者老龄化趋势明显
特大城市社会阶层具有一些结构性特征,报告从性别、年龄、学历、政治面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性别方面,拥有较多权力和财富资源的阶层(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中女性占比较低,而在主要依靠体力谋生的产业工人阶层中女性占比也较低,其他社会阶层中女性占比均高于男性。除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外,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中女性占比最高,达到62.03%。“这说明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具备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职业资质。”张海东说。
从年龄方面来看,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呈现“年轻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劳动者阶层呈现明显的老龄化特征:6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者占比达43.23%,而40岁以下的农业劳动者占比仅为10.07%。“如果不改变农村的耕作方式和农民收入过低的状况,农业劳动者将无以为继。”张海东说。
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特大城市中产阶层主力
据张海东介绍,通过数据分析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本报告发现,2019年特大城市的社会结构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比例远远高于以往年度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已经成为特大城市中产阶层的主力。其次,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阶层的比例在10大阶层中是最高的,商业服务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服务业工人,他们是随着以通信、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房地产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最后,农业劳动者的数量大幅减少,特大城市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比例不到5%,远远低于以往年度中全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比例。
2001~2006年,在经济社会双重转型之下,原有的“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结构逐步分化为由10个社会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其中,农业劳动者阶层的规模不断缩小,流向其他社会阶层,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和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阶层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以说,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趋高级化,使得社会中间层得到壮大,但是全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仍然呈“金字塔形”。“但是,2019年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形态较2006年全国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有了较大改变,社会阶层结构形态趋近于‘橄榄形’。”张海东认为,中国特大城市的“橄榄形”社会结构已具雏形,这主要是因为特大城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同时,各种产业聚集,吸引了大量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或者说具有较高市场能力的人员。这些因素使得特大城市在中间阶层的培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最后,张海东建议,“进一步扩大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等中产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重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转型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