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江苏再推12项举措为企业松绑减负
摘要:1月19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通知》进行解读。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 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这盘棋江苏怎么下?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通知》,推出12项改革举措。1月19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通知》进行解读。
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注册资本改革、企业住所改革、企业名称改革、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证照分离改革,有效降低了创业创新成本,市场准入更加便捷。率先在全国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证照分离”改革已在省内3个自贸试验区和158个扩大试点地区开展全覆盖试点,同时在全国率先落实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全省企业开办平均用时从2018年的4.6天压缩至2.01天。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据副局长吴永才介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既是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也是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在受疫情冲击出现短期波动后迅速回升,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止去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1238.0万户,比上一年底增长18.4%,与2015年底相比实现翻一番增长,全省千人拥有企业数从2015年底的26户增长到46户。
《通知》分为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推进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简化相关涉企生产经营和审批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个部分,共12项具体举措。其中,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降低市场主体设立门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知》中提到,要实行住所(经营场所)限制条件清单管理,清单之外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要推进“一照多址”改革,试点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帮助企业节省网点扩张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通知》要求,全面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对“一网通办”平台功能进行提档升级后,申请人在完成企业设立电子化登记时,可同步实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就业参保、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银行开户预约等环节网上集成办理。通过推进企业开办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2个工作日内或更少。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后,可以通过手机等装载有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程序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领取、下载和使用,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随时证明“我是谁”,达到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的目的。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江苏通过实施“3550”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已压减至2.01天,比国家要求时间缩短一半。此次《通知》衔接了江苏已有政策,提出“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2个工作日或更少”,没有提出更高要求,也没要求各地“加码”提速,主要考虑引导各地注重提高企业开办服务质量,持续增强企业实际获得感。
《通知》明确,对于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且作出质量安全承诺的企业,换证时免予实地核查;化肥产品后置审查调整为告知承诺,审批时限由法定60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今年开始全面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限由法定80个工作日压减至7个工作日。
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副局长周柏柯介绍,通过企业开办‘全链通’服务平台,江苏企业开业办税环节已压缩到0.4天。同时,通过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窗,实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开办企业可当场领取发票。下一步,将向市场主体提供从开办企业到领取发票全程网上办的“非接触”式服务,同时依托江苏税务APP,实现企业办事场景从PC端向移动端转型,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出实招。
松绑减负不代表放松监管。在日常监管上,江苏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利用大数据平台,积极推进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坚持指导规范与执法监管并重,加强反垄断执法,制止平台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行为等。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