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词新解”读懂司法工作部署“下一步”
摘要:不久前揭牌成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守着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势将更多地肩负种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任。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张素)依法战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长期关注中国司法工作的人们已对这些词语并不陌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面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中国司法部门近期举行的两场会议——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和第十五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记者梳理一批“旧词新解”,从中读懂司法工作部署的“下一步”。
立足职能应对“疫后综合征”
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等严重冲击,全国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助力疫情防控取得新成果。
2020年,检方批捕涉疫刑事犯罪7266人、起诉11209人。并以超常规的10批55个针对性案例,及时有力指导涉疫案件刑事追诉和助力复工复产。
各级人民法院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提供有力司法服务。这其中,智慧法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
如今,司法部门提出要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司法应对,服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立足职能应对“疫后综合征”。
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任务圆满完成。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依法打掉涉黑组织3584个、涉恶犯罪集团11119个,打掉的涉黑组织相当于前10年总和。
检方统计,三年来,共起诉涉黑犯罪6.8万余人、涉恶犯罪16万余人。在此期间,持续落实省级检察院统一对涉黑和重大涉恶案件严格把关制度,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
为期三年的专项斗争结束后,黑恶势力会否“卷土重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对此明确,要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持之以恒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民法典实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两高”为其贯彻实施做好准备工作,并提出要以民法典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民事权利司法保护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法典又被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全程参与民法典立法的专家指出,这部法律是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法律,“从思想性、技术性、体系方面都实现了极大的飞跃和更新”。
司法部门亦着眼于多个方面的“飞跃和更新”。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加强对虚拟财产、基因技术、胚胎法律地位等新课题的研究,用精准审慎的司法裁判回应时代需求和科技进步。
这场会议还明确,要加强数据权利和个人信息保护,认真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给审判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于关乎民众的婚姻家庭案件,会议强调要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推动健全防范家庭暴力、保护人身安全的制度机制。
“非法从事人类基因编辑和克隆胚胎”“高空抛物”“抢公交车方向盘”“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些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也已成为司法工作的重点。
加大种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越来越重要,但对“种子”加大保护力度却是近期热点。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亦强调,加大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种源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激发创新活力。
不久前揭牌成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守着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势将更多地肩负种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任。
最高法还提出要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强化全链条保护。最高检则通过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整合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加强综合保护,并在8个省市的检察机关试点。(完)
责任编辑:刘维
(原标题:“旧词新解”读懂司法工作部署“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