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吉林从多个方面发力为基础设施“补短板”

2021-01-08 12:5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城乡基础设施

摘要:加快推进庆德50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中部网架完善工程等项目建设,实现220千伏电网分区分片供电,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切实加强对输变电设备的日常巡视和监控,持续完善电网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提升供电应急保障能力。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倪文忠从吉林省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对供电、供排水、供气、供热、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影响,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吉林省制定出台了《吉林省加大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实施意见》。

会上,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日昊介绍,《实施意见》明确,吉林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是“补短、强弱、提质”,从“十四五”开始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完善城乡水电气热通讯交通设施薄弱环节,实现补短、补断、补缺;第二阶段,对标国家标准体系和质量要求,实现全面达标;第三阶段,深化提质提标,实现全面提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逐步推进城乡均等化。

刘日昊指出,《实施意见》聚焦供电、供排水、供气、供热、通讯、交通等六大领域,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应急保障等方面的主要任务。具体来看:

——供电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庆德50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中部网架完善工程等项目建设,实现220千伏电网分区分片供电,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切实加强对输变电设备的日常巡视和监控,持续完善电网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提升供电应急保障能力。

——供排水基础设施。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重点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等城镇水源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老旧饮水工程改造及并网联网工程,加快东水西引工程前期工作。提升排水设施系统化水平,加强排水防涝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排水防涝信息平台建设,打造智能信息化排水防涝体系。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制定供排水管线巡查、设备巡检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与处置机制。

——供气基础设施。实施油气增储上产工程,推动中石油长岭双坨子储气库、长春市城市LNG应急调峰储配站项目尽快投产,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进度,全力推进“气化吉林”重大工程。加强燃气管网监测,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供热基础设施。推广大型燃煤锅炉的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扶持发展利用弃风电能、生物质发电和背压机组供热。开展中小城市“一城一网”建设试点,建立网源分离供热体制。开展智能供热试点城市建设。改革供热收费制度,建立用户缴费与室温相关联机制,逐步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建立应急发电设备、送水车辆、煤炭等储备体系及调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通讯基础设施。实施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通信线路、关键设备、重要设施建设,保障恶劣气候、突发事件等极端情况下基本通信畅通。建立健全通信运行监控保障平台和专业维护保障队伍。增加配置中小型发电机组、卫星电话、大型应急发电车等应急设备及物资。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敦化至白河高铁建设进度,实施长春至白城铁路设备补强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集安至桓仁等7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松江河至长白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有序实施白旗松花江大桥等22个项目,加快公路自然灾害信息监测等9个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主多辅”机场群,完善龙嘉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提高运输机场地级城市和通用机场县级城市覆盖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日常运营维护,建设保障有力的应急抢险队伍,完善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刘日昊表示,《实施意见》的制定出台,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和关切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组建成立供电组、供排水组、供气组、供热组、铁路机场组、公路组、通信组等七个工作组,统筹推进各领域‘补短板’相关工作,进一步拓宽专项债券、银行贷款、PPP模式等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专业技术培训,切实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