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让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实打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摘要: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程中,后续帮扶是重中之重,也是最终目标。后续帮扶,就是要让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省自贡市一直以来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迁后续帮扶环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硬仗。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白雪 李平贵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程中,后续帮扶是重中之重,也是最终目标。后续帮扶,就是要让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省自贡市一直以来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迁后续帮扶环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硬仗。
大安区:创新“三大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搬迁群众后续帮扶
自贡市大安区通过创新“政银企户”利益协同、“党专户”互助联动、“党员能人榜样”共帮共带三大利益联结机制,将全区76.5%的搬迁人口集聚到产业链上,有力促进了搬迁户快速增收、稳定脱贫、同步奔康。
在创新“政企银户”四方利益协同机制方面,一是实行“财政资金+产业基金+信贷贴息”模式。大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是区政府从财政扶贫资金中补助每户建棚养鸡贫困户2万元,借支3年免息产业扶持基金1万元,设立6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为获得扶贫小额信贷的搬迁户全额贴息并购买保额5万元的‘安贷保’,确保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安全。”
二是创新“七统一”“一代养”“一处理”机制。上述负责人解释,包括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与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签订肉鸡“代养”合同,推行统一鸡场标准、统一提供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规范、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批次收购、统一产品销售等“七统一”,农户规模化代养的“一代养”,无害化处理的“一处理”长效机制,提供肉鸡养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并为搬迁户无偿提供价值2万元的养殖设备,肉鸡成熟后,公司根据料肉比支付养殖户“代养”费。
三是推广“即用即借、循环借用”。农商银行、邮储银行根据搬迁户的实际,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实行随用随借、循环使用方式,满足不同农户间差异化资金需求。为每户养鸡搬迁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元,并结合农村劳动力实际将贷款年龄放宽到65岁。搬迁户按公司标准从事肉鸡“代养”,从每批次“代养”费中拿出20%用于偿还贷款。上述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这种办法共引导1500余户搬迁户参与一体化养鸡‘代养’,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大安区通过党支部牵头组建专合、实行“财政补助+折股量化”模式、坚持寓扶志于扶智之中等方式,打通“党专户”三方互助联动机制。还通过党员结对帮、能人带动帮、榜样示范帮等创新“党员能人榜样”三方共帮共带机制,积极帮扶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帮助搬迁户掌握实用技术、培育特色产业,增加稳定收入,实现了“示范户得发展、搬迁户得收益”。
富顺县:多措并举实现“为民富民、助农增收”
自贡市富顺县以“为民富民、助农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劳动力“输血”与“造血”全覆盖,着力实现1568户贫困家庭“六个一”的目标——掌握一门新技术、输转一个劳动力、培育一个创业带头人、扶持一项增收产业、落实一批政策兜底、推行一项后续扶持举措,并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方面下足功夫。
强化三个保障,确保搬得出。对此,富顺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保搬得出,首先就要“多规合一”加强引领。统筹协调易地扶贫搬迁与“深化挂钩”、D级危房改造、扶贫新村建设等规划,因地制宜、宜居宜业进行谋划,突出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绘制新居建设“路线图”,推进新居建设社区化。其次,要叠加政策及资金。采取易地扶贫搬迁、“深化挂钩”和扶贫新村集中联建,按政策最大化整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户享受深化增减挂钩拆旧补助约2300万元、联建安置点占地补助约400万元,放大了建设效益。此外,还要严把标准守底线。严守“两个底线”,即农民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易地搬迁户自筹资金户均不超1万元和人均不超3000元。
发力三项建设,确保稳得住。一是抓基础补短板。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深化挂钩”和扶贫新村集中配套,完善集中联建点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建成村级道路302公里、新改建农村电网73公里,农村安全饮水管网82公里,破解搬迁户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二是抓风貌升格调。加快“小组微生”培育,建成新村聚居点58个、农家大院90个,开展“微田园”整治,打造“青瓦出檐长,穿斗粉白墙,项目建园子,农户忙种菜”的川南田园风格。三是抓配套强服务。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基础配套优惠政策,在34个贫困村新建“1+6”村级活动中心,健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就医难、办事难、活动难等问题;在全县58个集中联建点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排污设施、公共厕所、垃圾池等设施,并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推行三种模式,确保能致富。一是园区带动模式。上述负责人介绍,该模式是在扶贫新村周边规划布局现代农业产业,以狮市镇苗仙湖等“1+4”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聚集海升集团、德康集团等现代农业企业10户,培育柑桔、生猪、蔬菜、稻梁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入股、订单、劳务等方式,将76.3%的贫困户聚集到主导产业链和就业链上。二是利益联结模式。该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是推行代养、订单养殖、“托养+订单”、农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或土地折资入股分红等产业发展机制,构建“专合社+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农户+银行+业主+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业主+村委会+村民”土地流转和务工增收模式。据了解,该模式吸附贫困户12875户,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三是产村一体模式。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联建点实际出发,依托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提档升级乡村旅游,复合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该负责人举例说,比如板桥镇朱扁村引进渔林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公司发展茵红李种植1000亩,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人均可增收2500元,做实扶贫新村、易地扶贫搬迁联建点产业支撑,构建“新村变景区、景区带产业、产业促增收”的生动格局。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