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 所有规则双向适用公平竞争迈向高水平
摘要:截至2020年11月,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达1179.8亿美元,累计设立投资项目数量超过3.8万个。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疫情没有动摇欧洲企业对华投资信心,2/3的受访欧企仍将中国列为前3大投资目的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杨 虹
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日前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业内人士指出,中欧是当今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达成中欧投资协定不仅有利于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也具有重要意义。
历经35轮“博弈”的协定
在中欧双边经贸关系中,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最重要的事项之一。该协定的谈判于2013年11月在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上正式启动。随后7年中,历经35轮谈判,在2020年12月30日,谈判正式完成。
2020年,尽管受英国脱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欧盟依然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9%。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达4.05万亿元,增长4.7%。其中,向欧盟出口2.45万亿元,增长7%;自欧盟进口1.6万亿元,增长1.3%。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同时,中国不断开放的市场也吸引着欧盟国家大批企业来华投资。截至2020年11月,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达1179.8亿美元,累计设立投资项目数量超过3.8万个。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疫情没有动摇欧洲企业对华投资信心,2/3的受访欧企仍将中国列为前3大投资目的地。
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表示,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平衡主要体现在:一是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二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将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已与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26个(爱尔兰尚未签署)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随着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的迅速增加,原有的中国与欧盟各国间的双边投资协定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所副所长张焕波表示,此次中国与欧盟签署的中欧投资协定更加平衡地照顾到双方在对方投资的保护和促进。
制度型开放带来更多机会
协定对双方企业将带来哪些利好?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认为,协定着眼于制度型开放。高水平的市场准入承诺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高水平的公平竞争规则将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据介绍,协定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市场准入方面,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对我承诺其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
此外,针对本身不歧视外资、但对企业设立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场准入限制,双方还将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产量、营业额、董事高管、当地研发、出口实绩、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
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双方立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
此外,协定还包括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与经贸有关的环保、劳工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经贸协定的重要特征。协定对与投资有关的环境、劳工问题也作出专门规定,双方将促进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处理好吸引投资与保护环境和劳动者权益的关系,并遵守相关国际承诺。
据透露,协定消除了欧盟企业在中国投资某些行业的障碍,如航空服务、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服务、金融服务和健康等。另外,中国根据自身改革开放的需要,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和欧盟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共识。这将为欧盟在华投资吃下“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
方正证券宏观分析师认为,协定将给国内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迎来新机遇和挑战,中国特定领域对外投资或将受益于欧盟的开放,国企和补贴透明度相关将促进国内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欧经贸与技术合作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