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贵州:林下经济为脱贫攻坚和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020-06-17 17:10 中国发展网
稳定就业 就业岗位 脱贫攻坚

摘要:2020年重点倾斜在“9+3”贫困县,打造林下种养示范项目,省级共扶持林下种养项目68个,其中林下养鸡(鹅)446万羽;林下中药材8.11万亩;林下食用菌200万棒;林下养蜂1.675万箱;林下蔬菜2220亩。合计补助资金1.6亿元,预计助推6.05万贫困人口增收。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吴承坤、王乐如 贵州省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明确提出要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9年以来,贵州省林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长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充分利用独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发展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开展森林景观利用的一种复合经营模式,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森林综合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助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良好方法。

贵州省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9.95%,森林面积达1.58亿亩,为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60%以上,森林、林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3722万亩。丰富的林地资源,为贵州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猪、中药材(石斛)、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产业等12个农业特色中,一些适宜在林下发展的种植、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除了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大以外,贵州省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四,有野生植物6000余种、野生动物1000余种,许多植物、动物资源都有可能培育开发成大产业。目前以林下食用菌、中药材、森林蔬菜、竹笋为重点的林下种植,以林下养鸡、养蜂为重点的林下养殖业各地已经探索总结出一批成功模式,为全省林下经济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林下经济发展的物理场所主要是森林,相对传统耕地,林下土壤没有受到工农业生产活动影响,水分涵养充足,土壤多含有机质,空气更加清新,小生境优越,更有利于生产野生、仿野生绿色有机农产品,更能契合当今社会绿色健康的消费需求。

林下经济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

2019年以来,贵州省着力实施“建立林下经济项目库、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服务”五大行动,同时实施了一系列林下经济发展优惠政策,一是下达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择优扶持各地申报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项目。二是下达中央林业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项目贴息扶持。三是支持各地林下经济实施主体进行融资和申请绿色产业基金发展林下经济项目。四是对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的林下经济实施主体进行奖励。

这些行动和发展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林下经济迅猛发展并取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是林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由2016年的1151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2048万亩,总产值超220亿元。其中:林下种植面积330万亩,其中食用菌3.6万亩、中药材76.1万亩、茶叶115.3万亩、其他170.5万亩;林下养殖面积310.9万亩,其中林下鸡1287.6万羽、蜂54.2万箱、家畜49.4万头;林产品采集加工面积481.4万亩。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省参与经营林下经济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达1.4万余个,项目覆盖贫困人口48.9万人,带动人均增收近千元。

二是林下经济产品亮点纷呈。全省各地根据资源秉赋,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探索了一批典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有地域标志的林下经济产品。林下种植方面:通过重点推广林药、林菌等复合种植模式,形成了大方、德江、黎平的天麻,从江、榕江的草珊瑚,丹寨的天冬,织金的竹荪,安龙、荔波的铁皮石斛,赤水的金钗石斛,桐梓、正安的方竹笋,玉屏、施秉、黄平的太子参,册亨、望谟的灵芝,剑河、紫云、六枝、凯里的食用菌等特色林业产品。林下养殖方面:通过重点推广林禽、林蜂等林下养殖业模式,形成了麻江、剑河、西秀、紫云土鸡,纳雍、赫章的乌骨鸡,长顺的绿壳蛋鸡,普定、册亨蜜蜂、胡蜂等特色林业产品。这些产品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产业组织方式、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通过抓龙头、强规模、带农户,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探索林下经济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助推贫困户稳定增收,特别是疫情期间有效解决了当地百姓就地就近就业问题。较典型的有,黎平县采取整合扶贫资金注入国有平台公司,再折股量化到合作社贫困户,组织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劳务服务队参与务工就业的方式,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带动1.1万人稳定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700人),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5.3万人实现灵活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87万人),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紫云县发展龙头企业、国有林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入股合作、利益保底、盈余返还、佣工付酬”的利益联接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场村联动”组织模式,共有6142户贫困户以量化资金方式入股累计获得分红259万元,累计向贫困户发放务工工资240万元,覆盖联结贫困户1.2万户5万余人,户均增收5000余元。形成了林下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助推脱贫增收的良好局面。

四是聚焦“9+3”贫困县脱贫攻坚成效明显。2020年重点倾斜在“9+3”贫困县,打造林下种养示范项目,省级共扶持林下种养项目68个,其中林下养鸡(鹅)446万羽;林下中药材8.11万亩;林下食用菌200万棒;林下养蜂1.675万箱;林下蔬菜2220亩。合计补助资金1.6亿元,预计助推6.05万贫困人口增收。

林下经济进一步瞄准新增稳定就业岗位

贵州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贵州省的森林资源秉赋来看,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接下来,贵州将补短板强弱项,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结合“十四五”规划,升级林下经济发展目标。目前贵州省林业局正在结合编制林业“十四五”规划,制定全省林下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力争2020年实现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发展到2200万亩以上,产值280亿元以上,带动15万贫困人口增收,新增稳定劳动就业岗位9000个。

二是实现资源赋能,大力推进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以全省97个森林公园、106个自然保护区、54个湿地公园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科学编制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开展森林特色小镇试点、森林步道、森林体验基地创建,开展森林康养政策、理论、标准及产品研发,推动全省森林康养基地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三是推进品牌建设,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突围。加快贵州林菌、林药、林鸡、林蛋等森林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注册公共商标,引导企业使用公共品牌商标和标准体系。依托现有加工企业或引进优质企业,高标准建设一批高端加工生产线,开发以林下绿色产品为原材料的化妆品、保健品、高端食品饮料、药品、生态日化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