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新动向: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摘要:直接购买小微贷款,是银行先给小微企业投放贷款,形成存量贷款资产后,央行再投放免费的流动性。如果银行放了400亿元,有100亿元的贷款符合央行要求,那么央行就投放100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邵鹏璐
6月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指出,6月1日起,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按季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政策新趋势,助推小微企业融资
在市场人士看来,本次货币政策创新既像“再贷款”,又与“降准”有几分形似,但又都有所不同。不过,他们一致认为,政策将会大大鼓励银行的积极性,对于进一步推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将会起到较强的作用。
粤开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奇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与再贷款相比,直接购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有两大好处:
一是更具主动性。再贷款是一个被动的政策工具,传统的支小再贷款,实行“限额管理、余额监控”,由银行发起,将合格抵押品质押给央行,央行再回应,释放流动性给银行。如果银行不需要,那么央行设立的再贷款额度将无法发挥支持实体的作用。但现在,央行是主动下场购买贷款,主动运用再贷款额度。
二是直接购买。对银行来说,能获得没有任何成本的资金。传统的再贷款,本质上是一个信用贷款或抵押贷款,银行需要支付给央行利息,银行赚取资产端的收益率和再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而直接购买这个过程,按照已有的信息来看,银行无需给央行支付任何费用,本质上是一个“无偿使用”的流动性支持。
与降准不同的点在于,降准是先给银行流动性,然后鼓励银行支持实体,有可能央行降准释放了100亿元资金,但银行最终只放了20亿元给实体,有80亿元进入了金融市场。
而直接购买小微贷款,是银行先给小微企业投放贷款,形成存量贷款资产后,央行再投放免费的流动性。如果银行放了400亿元,有100亿元的贷款符合央行要求,那么央行就投放100亿元。
李奇霖表示:“这个过程,一具有激励效应,直接购买小微贷款既能帮助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补充银行流动性,也能激励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促进宽信用。二能有效脱虚向实,释放多少流动性,实体就获得了多少流动性支持,比单纯的降准更能支持实体经济。”
落实决策部署,避免金融市场加杠杆
按理来说,央行下场购买贷款资产,贷款资产的所有权应该是转移给了央行,央行应该自负盈亏,获得贷款收益权的同时,承担贷款资产的损失。但根据现有的安排,央行让渡了贷款资产收益的所有权,同时也将贷款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转移给了商业银行。
开源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撰文表示,该货币政策工具相当于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之后,才能获取这一流动性“奖励”。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下潜信用贷款给小微企业就一定划算,商业银行需关注主体风险。
李奇霖表示,直接购买小微企业贷款实际是一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过程,这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创造直接支持实体经济工具”要求一脉相承,可以看作是央行对《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要求的落实。同时,这也是央行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所使用的手段。今年1~4月份,央行曾经利用宽货币释放流动性的方式来达到宽信用的目的。这种手段从效果来说,是不错的。最直观的,债券融资在3月、4月份连续两个月的增量都超过了9000亿元,社融增速也从2019年年底的10.7%大幅抬升至12%。但这个过程有比较明显的问题是,金融市场加杠杆过于盛行。现在,利用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下场购买小微企业贷款,不经过金融市场,则可以规避这一弊端。
短期内对利率债影响不大
开源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认为,这是一个以宽信用为前提的货币政策,但对于利率债来说应该是利好的,政策会释放4000亿元流动性,这是对利率债的实质性影响。但这个利好的力度又是偏弱的,加之市场对宽信用的预期,债券收益率短期不一定会因此而下降。
李奇霖则表示这一政策或将给债市带来利空。一方面,这一手段的宽信用效果较强,会提振社融和M2增速,尤其是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这一直接跳过宽货币而实现宽信用目的的货币政策工具创设,标志着央行的货币政策重心已经明显转移至宽信用这一端。虽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降准降息还会有,宽松的货币环境还没有终结。但对债市而言,最好的货币环境已经过去。货币政策在1~4月份是明显的救急模式,实体需要流动性来挽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现在,国内大部分行业基本恢复正常的经营,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减弱,继续保持“投放流动性”救急的模式已不可取。配合财政,刺激需求,宽信用才是央行目前最重要的目标。在这种诉求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模式可能已经回归2019年的相机抉择。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