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组一个“圈”,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摘要:全球化条件下,都市圈不仅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引擎,更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单元。纽约、伦敦、东京等都市圈,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领头羊作用。
陈鹰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第一份以“都市圈”为主题的中央文件——《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这标志着我国都市圈时代正式来临。
全球化条件下,都市圈不仅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引擎,更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单元。纽约、伦敦、东京等都市圈,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领头羊作用。
随着我国中心城市和周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大力发展都市圈,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都市圈可以成为城市群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另一方面,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引领中心城市扩大开放,携手周边城市组团发展,避免发展成“单体”或者“寡头”城市,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都市圈城市群体的发展质量。
事实上,我国业已形成不少经济总量大、集聚能力强的都市圈:上海、北京、广佛肇、杭州、深莞惠等10个2000万人以上的都市圈以及重庆、青岛、厦漳泉等14个1000万~2000万人的都市圈。有研究报告指出,这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以全国6.7%的土地集聚约33%的常住人口,创造了近54%的GDP。
都市圈最大的特点,是“圈”内城市互动频繁、关系紧密,不同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人口流出并存的现象日益凸显,相比城市群,都市圈更有利于平衡利益、加强合作。
不过,我国都市圈的发展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受交通等因素制约,一些都市圈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还不够强,大小城市共同构成的都市圈层级结构发育尚不够成熟。纵观世界各地较为成熟的都市圈,往往都拥有一个金字塔型的城镇体系结构——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周围梯次排列着若干城市,不仅结构清晰,而且分工明确,有的是产业卫星城,有的是居住型城市,等等。以东京都市圈为例,在东京百公里辐射半径内就有大大小小的城市近80个。与东京都市圈相比,上海都市圈是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在内的8个城市。再看北京都市圈,若以1小时通勤圈为标准,北京都市圈仅包含北京市大部分区域以及廊坊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固安、廊坊市区、涿州、武清等地。
外围城市层级体系的完善度,是支撑都市圈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中期,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磨合与调整,期待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建立中小城市体系完备的都市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