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政府的“紧日子”怎么过?有的支出要压减30%,有的却只增不减!

2020-06-05 21:45 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
紧日子

摘要:凡是事前评估不通过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并将预算额度从预算单位收回财政部门

政府的“紧日子”怎么过?有的支出要压减30%,有的却只增不减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掷地有声。

这紧日子,到底该怎么过?

小编特地翻了翻各地今年的预算草案报告

果然都对过紧日子作了安排。

来来来,简要看几个:

 北京

按10%的幅度压减部门非重点项目支出

原则上两年内不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

强化政府资产内部调剂调拨,推进大型设备共用共享

凡是事前评估不通过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并将预算额度从预算单位收回财政部门

建立全流程绩效监控体系

上海

对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

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优先保障、重点支持,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

进一步落实“先定政策再安排支出”“先有项目后安排预算”“先有绩效目标后编预算”

项目预算公开的范围从市级部门扩大到区级各部门

广东

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压减幅度超过10%

专项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的比例达到 80%,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度

落实预算安排与项目入库率、绩效评价结果、审计意见、执行进度“四挂钩” 刚性约束机制,压减取消低效无效支出约20亿元

黑龙江

省本级带头在上年压减10%基础上,对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18%,公用经费压减15%,办公用房维修压减20%

非特殊情况,不安排场馆建设支出

江苏

省级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10%以上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扩大预算评审及绩效评估覆盖面

进一步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库管理

四川

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

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

辽宁

省本级一般性支出平均压减15%

低效无效支出一律削减或取消

除民生保障、据实结算项目外,对进展缓慢或预计年底前不能全部支出的项目,一律压减

山东

对日常公用支出、一般业务经费和发展类项目一律压减10%

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良等次以下的项目压减20%

对投向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资金(不含政策性支出)压减30%,同时不再安排一般公务用车购置经费

除危房外不再安排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支出

河南

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

安徽

省直部门项目支出中用于日常运转的经费平均压减5%

公用经费在前两年已经压减的基础上,再平均压减5%

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预算调剂事项

福建

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压减5%的基础上,最低按5%比例进一步压减,总压减比例达到10%以上

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加强对相关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核,不得安排无实质内容的公务活动

江西

省级一般性支出按照10%比例压减,市县一般性支出也要相应压减

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动态化常态化监管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咱百姓过好日子。

小编发现,各地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比如:

江苏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6.3%,农林水支出增长13.2%,教育支出增长6.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2%。

宁波今年农林水支出增长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9.9%。

深圳今年市本级教育支出增长18.2%;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3.1%;社会福利支出增长27.3%。

有人会觉得,政府过紧日子是应对当下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临时之举。NO,NO,NO!

财政部部长刘昆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

有人会问,近年来“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连年压缩,这过紧日子还有空间吗?

刘昆给出肯定回答,并指明了空间所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提质增效。

“铺张浪费的钱绝不该花,没有绩效的钱也不该花,花了还要依法依规问责。”刘昆这样说道。

对于过紧日子,小编也专门请教了多位权威专家来支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泽彩:真正过紧日子必须依靠“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重点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和标准建设。应积极推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要树立一种绩效意识,培养一种绩效理念,并将这些化作一种绩效行动,最终养成全社会绩效自觉。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由于绝大部分财政支出都是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的刚性支出,这部分支出不能随便减。压减空间主要在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等行政性支出上。要压减这方面支出,从根源上讲就是要明确政府职能,把握好政府职能边界,提高行政效率,使政府职能与人力、财力更加精准匹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政府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强化财政问责机制,落实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同时,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公共服务的标准科学化,建立可靠的政府服务“标尺”,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好。

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轩:通过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作用。通过预算绩效评价,筛选出优质项目,过滤掉低效项目,以是否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精准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精准发力、以收定支,精准有效分配财政资金。

记者:董碧娟

责任编辑:刘维

(原标题:政府的“紧日子”怎么过?有的支出要压减30%,有的却只增不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