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小微企业过难关 肖钢建议设政策性专门机构
摘要:40.5%有资金需求的经营者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70%获得贷款的经营者认为精准“滴灌”的无接触贷款有实效,平均1元钱(人民币,下同)的利息能产生约2元钱利润。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再次凸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建议,结合此次疫情应对,设立政策性专门机构,扶持中国小微企业发展。
12日出版的《人民政协报》发出肖钢、国务院参事汤敏、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等专家有关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言。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近年来中国新增市场主体中的主力,承载大量就业。全国工商联5月8日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指,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该群体展现强大韧性。40.5%有资金需求的经营者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70%获得贷款的经营者认为精准“滴灌”的无接触贷款有实效,平均1元钱(人民币,下同)的利息能产生约2元钱利润。
肖钢分析,中国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布于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业,疫情中受冲击最重,而且处于经济循环的末梢,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有不少困难。
据互联网金融协会对2.5万家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约三成企业表示已享受到政策优惠,七成企业尚未享受、缺乏实际获得感。引用上述调查,肖钢强调,要切实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他提出,世界各国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充分运用公共政策是一个共同特征。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困难,取得很大成效;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议结合这次疫情应对,设立政策性专门机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疫情期间,“无接触”的互联网贷款成为支持中国小微企业的另一重要途径。
汤敏讲述一则疫情期间的故事,一位武汉宠物食品店经营者联系了30家银行,只有一家银行贷给他6万元,最后是通过网商银行借到46万元、保住生意。他分析,来自互联网银行的小微贷款平均额度更低、使用时间更短、能让更多小微受益。这种精准扶持的方式将在疫后进一步发挥作用。
曾刚指出,疫情中各大银行采取了网点关闭轮休、缩短营业时间等应对措施,线下金融供给能力大幅削弱,导致部分需求转向线上。另一方面,疫情之下传统行业线上化的趋势加速,例如线上餐饮(外卖)、线上教育、线上零售(电商)等,新的业态也将产生新的线上融资需求。
他认为,未来,金融科技可以从线上化、触达、风控、成本四个角度促进小微信贷服务,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完)
责任编辑:刘维
(原标题:助小微企业过难关 肖钢建议设政策性专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