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经济”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企业都在依靠现金流维持。国内企业的现金流一般能维持3个月左右,而美国的大企业也只能维持7个月左右,中小企业只能维持27天。这种经营压力将会传导到就业上。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刘 润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企业都在依靠现金流维持。国内企业的现金流一般能维持3个月左右,而美国的大企业也只能维持7个月左右,中小企业只能维持27天。这种经营压力将会传导到就业上。
中小企业是就业的基石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企业数量的90%。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更高,例如,中国的中小企业带来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
然而,本次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也是中小企业。全球开放性研究机构罗汉堂秘书长陈龙近日在线上讨论会上表示,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本次疫情对经济各个部门均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迫使经济从“接触经济”转向“距离经济”。“很多中小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触达型’服务业,在生产运营中难以保持距离。”
其次,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缺乏抵押品,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能力明显低于大企业。
同时,尽管多国政府已出台纾困政策,但与大企业相比,政策如何向小企业有效传导一直是各国政策面临的难题。
因此,拯救中小企业实际上就是在拯救就业,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疫情下更应维持雇佣关系
更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各国应对经济衰退的共识。1854年以来,美国共经历过32个经济周期,平均每经历38个月的增长,要经历17个月的经济衰退。然而1980年至今,美国只经历了四次衰退,分别是1982年储贷危机,1991年石油危机,2001年互联网泡沫和2007年次贷危机。各国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的能力越来越强。
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规模发以来,各国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政策措施来拯救中小企业和就业市场。
财政政策上,各国政府通过减少或推迟税收等,提供低息无息贷款等方式为企业减负。例如,英国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可以最高负担企业最高75%~80%的工资成本,鼓励企业不裁员。
正常状态下中小企业也在不停地成立和破产,这与本次的疫情有何不同呢?著名经济学家皮萨里德斯近日在线上研讨会上表示,本次疫情下就业恢复的速度比就业损失的速度慢很多,因为就业市场存在不对称性。
“在正常的环境下,市场中存在着大量失业者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这是由于就业市场中存在摩擦。一旦企业因疫情裁员,劳动者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找到工作,企业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因此,一旦出现大量失业,就业市场将发生堵塞,人们不得不花费更长的时间寻找工作。与其让大量员工失业,政府在事后才提供就业支持,不如现在就提供经济援助,保障就业和经济稳定。”皮萨里德斯说。
有经济学家研究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危机后被上一任雇主召回的员工几乎保持了原来的职位和工作,且收入没有受到损失。然而,对没有被上一任雇主重新雇用的员工,则受到了严重的收入损失,平均在2%~12%,并且很多人改变了他们的工作和职业。因此,经济学家建议,政策应尽力保障员工留存在劳动力市场中,且维持和雇主的关系。
同时,研究还表明疫情不会对特定产业带来永久性的影响。如果宏观政策无法保障持续稳定的就业再分配,有可能造成以企业为单位的劳动力资本和消费群体的大幅减少,让多年累积的投资、商业实验和市场竞争优势丧失,导致生产力停滞不前,经济复苏乏力。
数字技术提供新思路
大水漫灌式的救助政策仍不可取,应尽最大可能保证雇用关系的存续。目前还没有政策能很好地帮助临时失业的人找到短期就业机会,并保证恢复原来的就业状态。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曾表示,“直升机撒钱”的政策有其弊端,但需要肯定的是政府救助政策的初衷和必要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让其更加精准。
在这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一些新思路。例如,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自身数据和交易记录,帮助央行和商业银行把救助政策传达给中小企业,为它们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通过大数据技术,平台可根据其交易数据降低违约风险。
灵活用工则弥补了政府提供短期临时就业不足的问题。由于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客流减少,人力成本不堪重负,而生鲜电商业务需求暴涨,人手极度短缺,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例如,西贝、云海肴等餐饮企业将赋闲在家的员工“共享”给盒马鲜生、美团买菜、叮咚买菜在内的多家生鲜公司。这种创新正好提供了短期就业的再分配,减少了雇主的人力成本负担,并保证了长期的雇用关系,避免就业市场发生大规模动荡。
可以明确的是,数字技术和平台企业在政策创新和保障就业方面提供了不少解决方案,新的“距离经济”同样也会产生无数新的商业机会。
责任编辑:王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