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严查哄抬物价、违法经营等行为
摘要: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支持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压实落靠责任,扎实做好“六稳”相关工作,为实现“六保”发挥职能作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赵莉莉 记者林强报道 4月24日,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支持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压实落靠责任,扎实做好“六稳”相关工作,为实现“六保”发挥职能作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忠民介绍,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物流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包括员工返岗方面存在的困难,转发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支持复工复产十条措施,制定了应对疫情支持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20条措施,联合8个中省直部门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持续发展的18条措施,细化检验检测、计量器具新产品、商品条码、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等多项服务措施,帮助市场主体降本减负,应对疫情冲击,尽快复工复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针对疫情期间出现个别不法分子哄抬物价、违法经营等行为,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会同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出重拳、下猛手,给予严厉打击。检查农(集)贸市场1.5万个(次),检查商场、超市36.16万个(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44.37万个(次),停业整顿99个,查封经营场所6个,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38件,整理汇编《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例》16期125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送典型案例4批18件,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及时排查风险隐患,严查制假售假和乱涨价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为了给市场主体提供便利,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做好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改革事项落地落细,惠及企业6.2万户。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省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实施宽容审慎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落实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尽可能“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努力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外部环境;对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及时督促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各项改革举措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截至4月23日,黑龙江省实有市场主体发展到 251.58万户,同比增长8.3%。其中:实有企业51.31万户,同比增长7.9%。疫情对市场主体增量的影响逐渐减弱,止跌回升的趋势开始显现。4月1日至4月23日,黑龙江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8万户,同比增长0.5 %。其中:新登记企业7827户,同比增长7.3%,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状态。
为保障防疫物资和民生商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推动复工复产,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服务。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疫情防控重要物资和急缺物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应急审批。加速办理34家企业172个防疫产品的商品条码。检测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防护产品623批次,免费检测校准测温仪69770台。组织黑龙江省内103家企业发出“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倡议书,飞鹤乳业等获省质量奖的企业发出强化质量提升、保障市场供给倡议,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保供稳价、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稳住企业、稳住岗位、稳住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忠民表示,下一步,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更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切实保障防疫用品质量安全,深入整顿和规范认证市场,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和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监管,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切实守住安全底线,统筹谋划做好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