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跳出短期思维,理性看待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

2020-03-24 08:03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地方政府 稳投资

摘要:我们应对近期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和投资积极性给予更加宽容的态度,鼓励地方在严格调控投资结构的前提下,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短板领域的投资,通过激励地方有效投资,稳定全国投资形势,确保投资规模在适度范围内运行,满足当前经济增长和中长期发展需要。

 乐西高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2019-2035)》规划成都18条放射线中的第10条,分为乐山至马边段和马边至昭觉段,分别于2月15日、17日顺利复工,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平贵/摄

乐西高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2019-2035)》规划成都18条放射线中的第10条,分为乐山至马边段和马边至昭觉段,分别于2月15日、17日顺利复工,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平贵/摄

汪文祥

近期,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宁夏等13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公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这份投资清单包括10326个项目。针对地方纷纷公布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社会上出现了议论声音。对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跳出短期思维,从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要求来认识和看待投资问题。

首先,要以平常心态和理性思维对待当前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一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际经贸投资形势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地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在消费和进出口需求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培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短期内难以有效发挥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将可实施性相对较强的投资作为短期内的重要抓手予以推动,是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

二是当前我国不需要且不具备实施投资强刺激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从经济运行看,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与现有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6%左右的合理区间,尽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会对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经济增长有所影响,但无碍2020年全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良好势头,当前经济运行不需要进行投资强刺激。从外部环境看,由于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对各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清理,地方政府自身的投资增长能力有限。从市场需求看,除部分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的投资与供给存在不足外,我国绝大部分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相对饱和,实施去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内大多数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市场上能够承担投资强刺激的投资项目和行业相对缺乏,市场运行并不支持和支撑实施投资强刺激活动。

三是从目前已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投资规模看,尚不算是投资强刺激。首先,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是一个包括新开工、在建、续建、储备(拟建)项目在内、需要在今后数年陆续建设的重点项目包,分解到各年度实施的投资规模并不大。例如,上述13个省份中,其中有8个省份公布的33.83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中分解到2020年度实施计划投资规模的只有2.79万亿元,年度实际实施规模仅占8.2%。按照8个已公布2020年度计划投资规模看,与我国庞大的全社会投资规模相比也尚不构成强刺激。因此,相对于庞大的全社会投资规模看,目前各地方政府推出的投资计划还谈不上是强刺激。

四是从投资管理实践看,各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是覆盖各重点行业、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计划(民间投资项目符合条件,也会纳入重点项目管理),而非单纯的政府投资计划。尽管没有公布需要利用政府财政性投资的政府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比重,但在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和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形势下,单纯的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比重不会过高。因此,各省市地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计划不会对地方政府负债和地方财政风险带来压力。

五是从已公布的13个省市重点投资项目的投资领域看,完全符合国家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投资“强弱项、补短板”的调控要求。例如,北京市重点项目是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高精尖产业项目;上海市是科技产业类、社会民生类、生态文明类、城市基础设施类、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类项目;江苏是创新载体、产业、生态环保、民生、基础设施项目;河南省则覆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云南省则是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和“补短板、增动力”项目。即使在基础设施项目中,除了部分传统的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外,有相当部分是体现科技创新驱动的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因此,这些重点项目的强力推进,将对各省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后劲带来积极作用和影响。

其次,要跳出短期思维,从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来看待和认识投资问题。一是从投资属性看,投资除了具有作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期效用外,更重要的是供给效用,当期投资将直接塑造未来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空间发展布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设施和生活性设施的重要手段,要塑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空间协调发展布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需要一定强度的适度投资。

二是我国目前的人均资本水平不高,要加快推进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强国仍然需要一定强度的适度投资。根据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在全球141个国家中,我国基础设施指数排名为36位。同时,目前我国基础设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要努力提高人均资本存量,就必须高度重视作为资本形成主要手段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必须保持一定强度的适度投资规模,才能够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三是不能将我国需要一定强度的适度投资规模与当前去产能、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直接对立起来。从实践看,过去我国投资和产业领域出现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现象,主要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约束机制不健全和政府投资调控不到位,投资运行常常波动,从而造成社会供给也出现波动、短期内供给过度集中、与社会实际需求增长不匹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短期产能过剩现象。因此,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和需要去产能,主要与投资运行不平稳、不均衡和投资结构不合理、不优化有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定强度的投资没有必然关系。从宏观经济运行看,投资和消费只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果,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当期投资的40%~60%要转为当年消费,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从实践看,要提高消费产品质量,需要通过投资活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新产品的新生产设施和生产能力来实现,改善消费环境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也需要通过投资活动来建设,实际生活中的投资与消费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关系。因此,在高度重视消费作用的同时,对投资的作用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从中长期发展看,我国仍然需要一定强度的适度投资,但这种投资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适应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投资结构优化的、年度运行相对均衡、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的适度投资。从中长期看,我们应将投资领域关注焦点从投资总量转向调控投资结构,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精准投资比重,遏制无效、低效投资比重。

再次,从短期看,要将稳投资放在投资领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稳投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六稳”之一。近10年来,我国投资增长速度下降较快,从2009年最高增速30%,到2019年增速只有5.4%,目前的投资增速与我国潜在的投资能力不相适应,与我国要在2035年提前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投资增速尤其是部分省市地方投资增速下滑较快的形势下,短期内,投资领域仍要将稳投资放在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积极鼓励适度投资、有效投资和精准投资,稳定投资规模,有效满足短期和中长期发展需要。

我们应对近期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和投资积极性给予更加宽容的态度,鼓励地方在严格调控投资结构的前提下,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短板领域的投资,通过激励地方有效投资,稳定全国投资形势,确保投资规模在适度范围内运行,满足当前经济增长和中长期发展需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系教授)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