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重庆两会声音:潼南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2020-01-15 15:16 中国发展网
重庆 地方两会 2020两会

摘要:潼南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东邻合川、南接大足、西连安岳、北靠遂宁,幅员面积1583平方公里,辖20个镇、2个街道,总人口103万,正着力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明珠城区、川渝合作示范区“两区”,国际柠檬之都、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两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基地“两基地”。

南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东邻合川、南接大足、西连安岳、北靠遂宁,幅员面积1583平方公里,辖20个镇、2个街道,总人口103万,正着力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明珠城区、川渝合作示范区“两区”,国际柠檬之都、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两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基地“两基地”。

潼南区位独特,资源富集。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结合部,是川渝合作门户之城、成渝城市群枢纽之城、山水田园智慧之城。已建成渝遂快速铁路、渝遂高速公路和潼荣高速公路,推进建设合潼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渝遂扩能高速公路、兰渝高铁、市郊铁路、涪江黄金水道、通用航空机场,加快构建“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立体交通格局;天然气储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整装气藏主产区;涪琼两江穿境而过,水电资源藏量14万千瓦,是全国小水电之乡;属盆地浅丘地貌,地势平坦,海拔高度300450米,可开发利用空间广阔。

潼南产业坚实,宜居宜业。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做大做强做优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柠檬、蔬菜优质粮油及水产品、智能终端及智能装备、大众消费品、表面环保处理、休闲康养旅游、绿色建筑建材8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发展智慧农业,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市第一,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柠檬)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成渝两地“菜篮子”“米袋子”“后花园”。做大做强做美宜居城市,建设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双百城市”,依托涪江穿城、田园风光,打造休闲旅游的花园城市、现代宜居的滨江城市、绿色养生的田园城市;建成滨江商圈、新城商圈两大核心商圈,培育灯饰、家居、建材等5大专业市场,西南国际灯具城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灯具城。做大做强做活旅游产业,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开展“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系列旅游活动,打造重庆新兴知名旅游目的地。

对标对表发挥“支撑作用”,就是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潼南的综合实力和支撑服务能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立足独特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谋划推动八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千亿级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和百亿级柠檬、蔬菜优质粮油及水产品、智能终端及智能装备、休闲康养旅游、大众消费品、表面环保处理、绿色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筑牢产业“底盘”,增强发展动能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坚持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深入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好用好潼南城市数据大脑,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政用、商用、民用价值。统筹推进“智慧+”项目建设,推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普惠共享。强化大数据智能化成果在产业发展、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让智慧之树在潼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条经济工作“生命线”,常态化开展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四个一批”活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严格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有关政策,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常态化开展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坚持“一企一策”,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具体问题,促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认真落实只跑一处、只跑一次、原则上一天办结、一次性告知、一网通办“五个一”机制,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环境”,着力营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潼南作为重庆大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经济区中心地带、成渝城市群核心板块,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立足水电、天然气、旅游等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潼南地处重庆、成都两座国家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交汇点,是重庆向西开放重要通道,战略节点地位十分突出。我们将加快建设合潼安高速和渝遂高速扩能,启动建设兰渝高铁、通用机场、双江航电枢纽,利用即将形成的“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对外开放大通道,打造川渝合作门户之城、成渝城市群枢纽之城、山水田园智慧之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定位三,依托特有的生态优势,建设成渝城市群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潼南山环水绕、地势平坦、植被丰茂、生态优良。我们应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全力抓好涪琼两江水资源保护,切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扎实搞好垃圾分类处置,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切实保护两江四岸、绿水青山,让潼南在成渝城市群中“颜值”更高、“气更佳

潼南作为川渝合作示范区,被列为一体化建设“一片、两点、一轴、两区”四大重点中的“两点、两区”,在川渝双方签署的“2+16”协议(方案)中以潼南为主体的就有2个方案、1个协议,赋予潼南重要使命和重大机遇。我们一定抢抓战略机遇,坚决担起示范责任,提升示范水平机遇一,推动基础设施大提升。这次双方签订的系列协议,推出了一批涉及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方面的重大项目,这给我们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机遇。我们理应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加快推进重庆至遂宁城际铁路、航电枢纽、通用航空机场、能源信息设施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切实推动成渝轴线协同发展。机遇二,加快产业发展大振兴。这次川渝合作决定潼南与资阳、大足、荣昌四地牵头共建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明确共同打造成渝中部交通装备制造集群、成渝中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成渝中部电子信息配套集群等,这给我们打造智能终端及智能装备、表面环保处理等产业集群带来良好机遇。特别是推动特色农业协同发展,共育特色优势产业,共建现代农业园区,共享农业区域品牌,共同打造国际柠檬交易中心,对发展壮大柠檬产业带来重大利好。我们将积极联合周边区县,加快建设柠檬产业园、国际柠檬交易中心、国家柠檬工程技术中心,抢占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品牌建设和融合发展的制高点。机遇三,促进文化旅游大融合。成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本次协议明确要推动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我们将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与成渝城市群兄弟区(市)县共建川渝泛琼江流域文化产业联盟,策划建设红色旅游文化地,打造“四季花卉”旅游品牌,联合开发石刻文化,举办特色旅游文化节会,优化精品旅游线路,着力培育文化体验、生态康养、古镇休闲、农业观光等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成渝城市群旅游形象机遇四,实现公共服务大发展。一体化发展要求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协同,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全面对接、深度融合。我们将积极顺应形势,加强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政务服务等对接共享,合力打造成渝中部人才合作品牌,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互认机制和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共同维护市场公平秩序,联合打击违法犯罪,让群众共享区域开放合作红利。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潼南的综合实力和支撑服务能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立足独特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谋划推动八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千亿级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和百亿级柠檬、蔬菜优质粮油及水产品、智能终端及智能装备、休闲康养旅游、大众消费品、表面环保处理、绿色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筑牢产业“底盘”,增强发展动能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坚持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深入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好用好潼南城市数据大脑,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政用、商用、民用价值。统筹推进“智慧+”项目建设,推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普惠共享。强化大数据智能化成果在产业发展、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让智慧之树在潼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条经济工作“生命线”,常态化开展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四个一批”活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严格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有关政策,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常态化开展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坚持“一企一策”,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具体问题,促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认真落实只跑一处、只跑一次、原则上一天办结、一次性告知、一网通办“五个一”机制,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环境”,着力营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推动潼南城市建设实现根本性变化。潼南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禀赋。要大力推进以“一江两岸”为主轴城市品质提升,充分彰显山水之城、美丽潼南的独特魅力。拓展城市规模。目前,潼南城市体量偏小,吸引力还不强,影响力还不够,与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双百城市”战略定位还不匹配。我们要按照“一尊重五统筹”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精准描绘城市成长坐标,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拓展城市空间、赢取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是城市价值体现,是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完善潼南城市功能,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要坚持地上地下统筹、里子面子协调,着力完善城市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着眼补急需、强功能,加快推进交通、学校、医院等39个重大项目建设,打好城市品质提升大会战,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做靓城市本底。潼南山水环绕、田园拥抱,具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我们要把城区建设好,把风景打造好,加快建设莲花公园、金福坝湿地公园,着力打造音乐百花园公园综合体,把景区变为城区花园、城区变为景区客厅,让潼南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重点谋划推进四大片区建设:一是朝阳湖片区。朝阳湖片区是兰渝高铁必经之途,是潼南城市发展的希望之区。要综合考虑群众出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合理选择高铁站址。聚焦朝阳湖至洗菜溪河道整治、沿线生态修复,精心策划包装生态环保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坚决消除“黑臭水体”,彻底改变“脏乱差”面貌二是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片区。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潼南“城市绿肺”。要立足城市山地公园特点,突出休闲游憩功能,统筹游憩线路、健身步道及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功能安排,注重与周边片区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衔接互通,高品质打造九龙山休闲观光区。三是大佛坝至双江古镇“十里画廊”。“十里画廊”是展示潼南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靓丽窗口,是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滨江城市的诗意写照。用心呵护、精心装扮“十里画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整治涪江沿线河滩地。浓厚文化氛围、突出地域风貌,建设环江亲水步道。用足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打造重要景观节点。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涵养,优先预控菜地湿地,高标准建设涪江两岸滨水空间。四是双江古镇。双江古镇是潼南“一张名片”,与乌镇、周庄同批入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提档升级双江古镇,必须用足用好生态和文化“两个宝贝”。双江北枕银龙山、南屏金龙山,要规划利用好“两山”资源,构建天然绿色生态屏障。猴溪、凫溪玉带环绕,要加强“两溪”河道治理和岸线修复,全力打造滨河绿带。双江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要注重点、线、面结合,保护好文化遗址,传承好历史文脉,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提升古镇品味,唤起乡愁记忆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我区高质量发展态势较好,但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体系还不健全,稳增长压力还比较大,必须牢牢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着力在固本、开新、求变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重点谋划推动8大产业集群:一是打造千亿级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天然气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二是打造百亿级柠檬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柠檬产业园、柠檬交易中心、国家柠檬工程技术中心,加大柠檬品牌塑造及宣传推广力度,抢占生产加工、融合发展、市场销售和品牌建设的制高点。三是打造百亿级蔬菜及优质粮油、水产品产业集群,坚持多功能、大循环、绿色化,大力发展蔬菜、优质粮油、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四是打造百亿级智能终端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数控机床等智能产业,促进新旧动能发展接续转换。五是打造百亿级大众消费品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高档纸业、休闲食品时尚箱包、灯具制造等大众消费品工业,推进产品优化、产业升级。六是打造百亿级表面环保处理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表面工程用水清洁处理、重金属在线回收等环保产业,促进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七是打造百亿级休闲康养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景区升级挖掘地方文化,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全国新兴知名旅游目的地。八是打造百亿级绿色建筑建材产业集群,推广使用低碳、绿色、环保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打造三一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建设好潼南城市数据大脑,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政用、商用、民用价值,统筹推进“智慧+”项目建设,推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普惠共享,强化大数据智能化成果在产业发展、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让智慧之树在潼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简政减税降费力度,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扎实开展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坚持“一企一策”,为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特别强调,招商引资经济工作“生命线”。要坚持“一号工程”不动摇,强化招商项目跟踪、对接、服务,确保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四个一批”活动,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我们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持续加力,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在深化城市提升上科学用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城市。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新突破,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坚持城乡规划融合。顺应城市化大趋势,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强化城乡一体规划设计,统筹安排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空间规划,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注重基础设施融合。城乡差别,最大的差别是基础设施的差别。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城乡交通网、水利网、通信网、能源网、安全网等基础设施,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坚持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流转集中,先进要素向生产集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打好“人文牌”“乡村牌”,突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大佛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双坝涪江旅游度假区、罐坝国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叫响“周末到潼南”口号,吸引周边市民来潼南观花、祈福、养生、戏水、逛古镇,做大做强“周末经济”。推动公共服务融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创新公共服务方式,重点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环保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强化资源要素融合。立足争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良性循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潼南位于长江上游地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全区上下要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潼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问题是群众最担心、最忧心的问题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制度,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为手段,统筹“建、治、管、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依法处置“散乱污”企业,抓紧抓实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潼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全面落实河长制。前不久,重庆颁布了总河长1号令。1号令就是“一号行动”,必须闻令而动、令出行随。要聚焦打赢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补齐污水管网建设短板,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作,强化联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偷排、直排、乱排行为,确保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抓好涪琼江水环境治理,全面加强岸线整治和保护,扎实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着力整治河库乱占、乱采、乱建、乱堆“四乱”问题,确保河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建设美丽潼南的重要举措。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开展农村“四旁”植树,实施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潼南大地绿起来、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切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源于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深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五沿三线三点”,重点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村容村貌提升“七项任务”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处置。实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一个重要体现。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重点抓好餐厨、医疗、尾菜垃圾处理,提高垃圾处置水平,切实改善生活环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潼南要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讲还是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改革责任心,提高改革精准度,突出改革实效性,对标对表抓好中央、市委各项改革任务。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坚突破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重大改革项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深入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医共体”改革,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加快职教集团改革,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发展。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严格落实只跑一处、只跑一次、原则上一天办结、一次性告知、一网通办“五个一”机制,着力优化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五大环境”,切实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三社”融合发展。同时,要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生态文明、人才发展等领域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入落实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设施互通、产业共兴、创新协同、服务共享、环境共治。聚焦“四外”抓开放:一是外企。发挥国家高新区平台优势,坚持把引资和引智引技结合起来,着力引进一批有影响力、有效益的外资企业,形成外资企业集聚的局面二是外资。紧扣我区产业布局,策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通过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等多种方式,大力度吸引外资企业来潼投资发展。三是外贸。加快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总部贸易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等业态,全面促进传统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更多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四是外经。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优化市场结构,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产业形态、产业结构,培育新增点。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外向度较高的优强企业,推动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培育发展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开放主体。曾菁华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