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淮特别合作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发展
摘要:宁淮特别合作区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宁淮两市协同创新发展引领区。
中国发展网讯 随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不断凸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迫在眉睫。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宁淮挂钩合作提供了更大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7月27日,“宁淮特别合作区”揭牌成立。特别合作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核心区总面积8.21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1—2平方公里。
宁淮特别合作区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宁淮两市协同创新发展引领区。必须以全局和战略思维对现有的合作模式进行调整优化,推动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迈进。
对标深圳汕尾 调整优化合作发展模式
宁淮所对标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西侧,成立于2011年,由深圳和汕尾共建。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导,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成立后,其运作机制经历了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在磨合中不断进步。据了解,全国大部分共建园区大多存在主体责任划分不清、利益分配激励机制缺乏、办事效率不高、人事及融资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宁淮特别合作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关键看能不能很好调动各方积极性。不仅需要理顺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要理顺工作关系,形成权责利明确的合作机制。宁淮特别合作区积极借鉴深圳汕尾合作模式,调整优化合作发展模式。
优化运作机制。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特别合作区采取“管委会+平台开发公司”模式运作,成立宁淮特别合作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北新区、盱眙县按照7:3比例投入启动资金作为资本金。公司依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具体承担合作区综合开发及管理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投资及相关商业开发等投融资业务。政府有效发挥作用,加强规划、用地、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引导、统筹和管控。
优化管理模式。特别合作区由江北新区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事务,盱眙县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两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在省级层面协调支持下,双方分别成立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宁淮特别合作区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研究确定合作区总体安排、建设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协商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重大问题。
优化发展路径。特别合作区并不是产业梯度转移地,而是双方共同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子的平台。要把江北新区国家战略、技术资本、体系机制优势与盱眙资源、生态、劳动力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优化支持政策。合作区取得成功,离不开政策支撑。双方将共同争取政策,赋予合作区充足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区内事务区内办理”。发挥江北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对合作区内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探索实行新区特殊政策。
发挥南京“特大城市”优势 推动宁淮两地协同共进
根据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城市等级上,南京被定位为“特大城市”。同时,南京还领衔“五圈”中的一圈,即南京都市圈。肩负着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的使命。
深圳和南京同为副省级城市,深圳的市域面积仅约2000平方公里,而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早已逼近极限,急需向外拓展空间。南京面积虽然也不大,但仍然是深圳的3倍,人口数量和经济密度远小于深圳,市域面积内仍然有大片的发展空间,江北新区、紫东地区、南北两区都是未来一个时期大有可为的区域。
目前,南京已向东西扩展“交际圈”。向东,南京已正式提出“紫东战略”,大力推进东部崛起,并开工建设了通往镇江句容的跨市轨道交通;向西,安徽马鞍山、芜湖、宣城三市,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宣黄城际铁路也已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获批。宁淮特别合作区,有望成为南京往北联系都市圈成员淮安,形成更具示范性的区域合作样板。如果说深汕合作区的重点是深圳拓展发展空间的“突围”,宁淮合作区则更多的是提高南京辐射能力、实现省内南北挂钩合作方式的“转型”。
面对新机遇下得新挑战,南京积极发挥区域优势,力求做到带动各个板块协同发展,做到“遍地开花”。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南京将重整城市发展格局,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将绿色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建设全过程。
完善提升主城,重点发展江北,创新推动紫东,倾斜支持六合与高淳。对相对薄弱的南北两端,加强政策供给,出台扶持两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对全市有关板块和部门提出71项具体任务,列入年度考核。
重新审视曾被“淡化”的区域,南京有着更深的考量。做强南北大门利于南京加强和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南京是东部重要中心城市,面积占长三角1/5、经济总量占1/6的南京都市圈,能否高质量推进,事关南京是否能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走在前列。
南京大力构建都市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交通、创新、生态、公共服务等七大领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S2、S4、S5、S6等地铁线路,直通马鞍山、滁州、扬州、句容等地。南京投入巨资,延长地铁,促进各地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