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蒙媛:加快调节性电源建设,避免“靠天吃饭”

2025-03-07 16:34 中国发展网 王进

摘要:蒙媛代表建议,加快四川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应对新能源出力与用电负荷的“双重不确定性”。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进报道 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女委员、女代表们都带来了什么样的提案和建议,又有什么新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广安)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总队长蒙媛说,“作为一名来自能源电力行业的人大代表,我深刻感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显著成就,尤其是在能源和电力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有幸见证了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建成投运,让西南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蒙媛告诉记者,此次全国两会上,她十分关注有关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话题,并带来了关于推动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跨省域协同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川渝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建议”“关于加快四川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助力安全可靠电力供应保障体系构建的建议”“关于推动出台电网规划建设专项立法的建议”等多项建议。

为何要提出关于加快四川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助力安全可靠电力供应保障体系构建的建议?蒙媛代表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是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加快四川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助力安全可靠电力供应保障体系构建,是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不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实践。充足的调节性电源有助于平衡电力负荷波动,保障电力供应。

蒙媛代表谈到,四川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拥有丰富可再生能源资源,全省风光新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新能源“靠天吃饭”特征更加明显,加之极端天气频发,给电力保供、新能源消纳和系统安全稳定带来严峻挑战。从供给侧看,2024年全省最大负荷峰谷差已超2200万千瓦,随着用电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负荷峰谷差还将进一步增加。而从需求侧看,目前省内现有火电调节能力约840万千瓦,具有年调节能力的水电装机约675万千瓦,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尚未规模化发展,导致发用电实时平衡较为困难。

为此,蒙媛代表建议,加快四川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应对新能源出力与用电负荷的“双重不确定性”。

一是加大四川调节性电源支持力度。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四川加快建成投运全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按照国家关于市场化新能源配储等要求加大配储力度;加快推进道孚、仁和、绵竹、江油等抽水蓄能电站纳规实施,加强四川新增火电等调节性电源纳规指标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虚拟电厂相关市场机制,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激发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的潜力。

二是支持四川预留输电通道。深化四川立体枢纽大电网输电通道布局研究,强化输电通道资源要素保障,预留充足电力线路廊道。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