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以科学家精神照亮绿色能源之路
摘要:从实验室到能源战略,从科研前沿到青少年科普,朱法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他始终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用智慧与努力为绿色未来铺路。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中国正在快速迈向绿色能源转型的新时代。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涌现出无数默默耕耘的科学家。其中,朱法华院士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科学家精神的标杆。
朱法华,电力环保专家,博士、研究员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能源集团环保专业首席科学家,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主编,是燃煤电厂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朱法华从事火电行业污染防治工作35年,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仪器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与课题。构建了电力行业产排污系数体系,创建了电除尘器对煤种的除尘难易性评价方法,攻克了燃煤细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治理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提出了烟气“消白”是美容不是治病的科学论断,被各级政府采纳,节省燃煤电厂烟气“消白”无效投资700亿元,每年可节约标煤900万吨。制定标准41项,授权专利36件、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22部,相关成果被写入全国环境保护优秀培训教材和国家标准。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行业一等奖3项,带领团队获得第十届中华环境奖,为我国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聚焦低碳:煤电变“干净”的秘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承诺。而作为中国电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燃煤电厂如何实现清洁低碳转型是朱法华团队长期攻坚的方向。
“烧什么才能低碳?怎么烧才能实现煤电机组的超灵活?烟气怎么处理才能实现超净排放?燃煤电厂要实现低碳、智能、超净,必须得解决这几个问题。”朱法华介绍道。在他主持的“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团队通过煤炭与生物质、氨等零碳燃料的耦合发电技术,为传统煤电赋能,让其不再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代名词。
以掺烧技术为例,我国已成功实现了煤炭与氨燃料35%的大比例掺烧,技术水平领跑全球。未来十年,朱法华的目标是实现50%的掺烧比例,这将显著减少燃煤发电的碳排放量。他们还研发出创新型燃烧器,解决了多燃料混烧的起燃稳定性和燃烧安全性等关键技术难题,使煤电机组运行更加智能高效。
此外,朱法华提出的“炭基催化法尘硫硝一体化控制技术”,打破了传统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的单一模式,将脱硫、脱硝、除尘等过程整合为一体,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全时段超净排放。可以说,这项技术可为燃煤电厂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风洞实验室与双碳中心实验室:守护青山绿水的幕后力量
朱法华团队的实验基地汇集了两个重量级科研平台——风洞实验室与双碳中心实验室,共同推动能源的清洁低碳转型。
风洞实验室拥有三座大型“环境风洞”,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为大气污染扩散、复杂条件下空气流动、烟气治理系统流场等提供科学支持。从南京新街口交通污染控制到雄安新区通风设计,再到燃煤电厂烟塔合一技术的测试,这里的一项项实验研究,为我国超低排放标准的出台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绿色能源布局绘制了精准蓝图。
双碳中心实验室是国内首创的“区块链+智慧实验室”,实现了无人化全自动煤质化验和碳排放监测。基于数字化和区块链技术,实验室不仅提升了效率,还确保了实验数据的真实、公正,为“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风洞实验室与双碳中心实验室协同发力,助力燃煤发电从“高排放”迈向“超净排放”,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耦合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些科研平台是朱法华团队探索绿色未来的关键动力,也为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注入了科技智慧。
青少年科普教育:点燃科学梦想
作为一名肩负使命的科学家,朱法华不仅在科研前沿锐意进取,还热心于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从下一代抓起。
在江苏省“未来科学之星”活动中,他的专题讲座《能源与环境》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能源产生的前瞻理论、生态保护方面的顶层设计,还有工程教育方面的学术创新,让孩子们认识到低碳环保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纷纷提问,朱法华耐心解答,不仅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还鼓励年轻一代以勇敢、创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科技的挑战。他的真诚和睿智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科普教育是科学精神的桥梁。通过培养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传承探索创新的精神,才能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关怀与责任,正是科学家精神的深刻体现。
为绿色能源发声:以科学家精神开创未来
朱法华的科研事业始终与国家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战略紧密相连。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为绿色煤电发声。他指出,煤电作为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实现“低碳化、灵活化、超净化”,并在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时充当电力系统的“稳定器”。通过煤电与风能、太阳能的协同发展,我国才能真正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他的团队还积极参与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将中国的绿色能源技术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全球减碳贡献了“中国方案”。
从实验室到能源战略,从科研前沿到青少年科普,朱法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他始终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用智慧与努力为绿色未来铺路。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家“公忠坚毅、敢为人先”的品质,也感受到了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无穷力量。未来,朱法华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奋斗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前沿,用科技书写更多绿色传奇。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