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几点思考

2024-10-21 14:27 中国环境网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有着现实需求。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离不开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产业结构仍然偏重,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新旧污染物叠加,成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点。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国家生态环境与全面绿色转型安全带来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撑,在新征程上以新思路、新科技解决新问题。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的变革方向。绿色低碳科技在技术上本身应该是绿色的、低碳的、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降碳的,同时也是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转型、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变革的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要保障安全发展,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不能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让转型更加安全,才能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方式、节奏、力度和主动权。推动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人才自立自强,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科技自强始于人才自强,培养战略人才是关键。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应把战略人才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自主培养具有国际科技前沿视野,能够根据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的战略人才。加快培养绿色低碳科技领域的新型劳动者,使其成为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具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更先进的价值理念和创新攻关能力。

聚焦源头原创,加强绿色低碳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是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要求。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产业需求和实际应用出发,聚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坚持探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规律,围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加强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研究。聚焦生态系统重大理论、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新型污染物的产生、排放管理,对其环境危害和对人体健康作用机理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支撑系统集成创新。技术标准具有导向性、引领性、基础性作用,对于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基础研究十分重要,应加快面向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的生态环境技术标准理论体系研究。

交叉融合协同,以基础研究的进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是解决绿色低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关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复杂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难度大、跨学科科研力量分散、关键问题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要系统识别绿色低碳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水—土—气—固”复合污染与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新型污染物监控预警治理、海洋热量和酸化、核与辐射安全、行业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等领域创新技术。加快推进科技转化,加强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环境数据与治理体系相融合的生态环境智慧数字孪生系统,从监测端到决策端,从关联溯源准确分析到精准预测,从预判统筹到科学决策,构建“科技—治理—管理”协同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形成大尺度生态环境高效模拟与智能智慧体。

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讲好美丽中国建设的宏大叙事,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关键是要把握全球气候治理的趋势,实现由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使国际社会充分认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治理中采取的积极措施和取得的有效成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尤其在ESG建设方面,建立绿色供应链碳足迹数据披露规则,建设高质量本土化全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数据库,实现国际互认。

创新要素配置,以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绿色新动能。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逐步由污染防治攻坚转向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由单一环境要素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过程协同的综合治理。一方面,以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绿色安全转型,以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碳排放“双控”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升级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快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通过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壮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实施一批具有全国性作用和跨区域影响力的重大工程示范项目,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绿色转型也是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面,既要关注技术和业态层面的创新,也要关注管理和体制机制层面的创新,不断提高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水平。(作者:赵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蔡若愚

(原标题: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几点思考)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