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促进交通能源深度融合

2023-06-27 13:1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指导意见》具有很强的统领性,可以有效促进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更好支撑新型电力体系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全面推进能源革命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王仲颖

充电基础设施是服务电动汽车出行、促进交通能源融合的重要保障,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建设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充电网络的发展目标,这对破解居民出行“充电难”问题、提升充电设施网络效益、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消费和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要求加强充电设施网络发展顶层设计。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成为消费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指导意见》立足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提出了203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强调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顶层设计,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网与电信网、交通网、电力网等创新融合,着力提升充电服务经济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是新时期推动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为依托,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随着新能源汽车中远途出行需求不断增长,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重要场景。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具备充电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达到4289个,约占服务区总量的65%;而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约为1.8万台,仅占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的0.8%。与发展需求相比,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不够、密度不高、覆盖面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指导意见》提出,要在目前已建成充电线路的基础上,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为重点,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拓展高速公路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广度,加密优化设施布局点位;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同步建设和既有充电设施改造并重,打造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的城际充电网络。

——以增强连接性贯通性为重点,建设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城市群、都市圈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也是充电设施网络提档升级的重点。目前,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已与加油站相当,但城市周边、城际之间的充电设施覆盖仍然不足。《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为重点,打造联通区域主要城市的快速充电网络;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强化不同城市充电服务数据交换共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实现跨区域充电服务的衔接。同时,《指导意见》提出,以城市居住区、办公区、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和休闲中心(“两区”“三中心”)为重点,优化充电网络布局结构和快慢结构,建设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以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办公区和“三中心”要快慢结合。

——以因地制宜为前提,逐步建设农村地区充电网络。我国农村地区千人汽车保有量较低,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有很大空间。2020年以来,伴随“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全面实施,带动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累计销售410多万辆,其中,2022年销量是2020年的6倍多。但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规模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堵点”“痛点”。考虑到我国各地农村地区发展情况差别较大,《指导意见》提出,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要因地制宜,稳步推动有效覆盖,实现与城市、城际充电网络融合发展。同时,构建充电网络要体现“两个优先”,优先向适宜新能源汽车使用、输配电网基础好的大型村镇、易地搬迁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地区覆盖,优先在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共停车场、物流基地等区域布局建设。

总体来看,《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推动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有利于统一认识、聚力推进。《指导意见》具有很强的统领性,可以有效促进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更好支撑新型电力体系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全面推进能源革命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