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在京召开:专家热议中国的绿色转型之路
摘要:“能源中国”聚焦能源低碳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话题,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能源发展及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者间高水平、深层次的跨界探讨与交流,推动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中国发展网讯 6月20日,2023年第二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热议绿色发展新范式如何引导产业转型与增长。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论坛上表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异军突起,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这个转型是经济新的发展方向,即生态文明新的发展天地。
关于中国的绿色转型之路,邹骥认为,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正在面临发展路径的创新,要以更少的人均排放来实现相似的收入水平,达到可持续的发展;以较低的峰值水平、较短的平台期达到峰值,以较短的时间或者较快的速度达到碳中和。中国的发展路径需要创新,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前主席、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前主席阿代尔·特纳以线上方式参与论坛时称,中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世界领导者,电池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板的生产也快速扩张,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纳强调,能否实现全球温控目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个国家的贡献,如何让各个经济体进行电气化、让电力体系“脱碳”,欧盟、美国、中国都要采取行动。“这三大经济体的行动在接下来的十年将会决定未来我们是否还有机会实现气候领域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认为,世界经济将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未来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逐渐进入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应当通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等多方面措施,实现碳中和目标。
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表示,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资源限制和环境问题,还能推动经济发展、降低成本,并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无限想象空间。他表示,未来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电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将带来算力成本的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算力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能源和算力问题得到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发展制约将得到进一步被破解——不仅解决了能源依赖问题,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廉价的算力和廉价的能源,使得经济各种发展方式成为可能。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以“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蓝图”为题,分析了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新能源汽车带动的产业融合情况。刘斌认为,在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新车市场和保有量的主流。在此背景下,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电动车已经带来了汽车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产业以及价值链的变革,也带动了产业间的融合。
兴业研究公司总裁助理、学术评审委员会副主席郑仁福表示,储能是实现电力有效供应的工具和手段,如今储能技术多元发展,仍需政策促进平价“拐点”到来。他指出,目前新能源发展的隐忧不是过剩,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消纳问题,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平衡供给和需求并不容易,储能是实现电力有效供应的工具和手段,会成为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非常好的领域。
由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创设8年来,已成为业内具有影响力、公信力和美誉度的品牌。能源基金会是清洁能源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重要见证者、建言者和践行者。自2020以来,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10场。“能源中国”聚焦能源低碳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话题,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能源发展及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者间高水平、深层次的跨界探讨与交流,推动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