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氨路线为推动氢能发展带来机遇
摘要: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综合能源部主任工程师李少彦看来,氢氨燃机在燃气轮机技术进步及其国产化后,有很大的降本空间。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 白雪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产业的“三大定位”,即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将成为我国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作为可再生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清洁低碳且可存储的特征,在消纳可再生能源、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潜力巨大,因此在建设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中国能源研究会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合办“新型电力系统沙龙”,聚焦氢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鉴于氨是天然的储氢介质,便于安全运输,解决了氢能安全存储和运输的难题,氢氨路线因此成为目前推动氢能发展的热点之一。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电力结构将从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最终新能源将占据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系统的整体形态、组织方式、交易方式都在发生系统性的变革,关键产业的技术路径选择十分重要。林卫斌表示,氢能作为新兴能源,尽管目前在传统电力系统中占比非常小,但有研究认为,氢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比重将显著增加。碳达峰之后,随着碳约束的加强,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电机学院教授张华认为,“氢氨+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一个可行路径。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的问题,电网需要储能,特别是要有长时储能的技术解决方案。目前,成熟的抽水蓄能和电化学技术,在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可以满足短时储能的需求,而对于长时间、季节性、大规模的储能需求,氢氨是一个可行的技术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的愿景明确,但技术路径还存在多种可能、尚不清晰,需要多路径探索。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认为,目前,新型电力系统正面临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多方面的变化。我国需要基于资源禀赋,多方探讨氢能发展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和多层次的应用场景。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董军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建议。首先,对于煤电转型问题,不能单独考虑煤电,需要放在电力系统中,综合考虑煤电与新能源、水电、核电、储能和需求侧资源,通过系统运行模拟分析不同电源的定位,提出煤电转型路径。其次,我国不同省份情况差异很大,要考虑不同省份的特点,并考虑和其他省份或区域的送受电关系,研究煤电转型路径。最后,煤电转型要在电力市场环境中研究,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不同主体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作用。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综合能源部主任工程师李少彦看来,氢氨燃机在燃气轮机技术进步及其国产化后,有很大的降本空间。氢氨燃机经多次转化,与燃煤机组的比较优势不在于电量成本,而是有效的电力成本,即以较低的初始投资、较少(但较贵)的燃料成本、较低的利用小时数,发挥很好的支撑调节作用。李少彦认为,以我国当前的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每年建设1亿~2亿千瓦的风电光伏不成问题。但由于新能源置信容量低,1亿千瓦装机只有1000万千瓦的容量价值,相比快速增长的电力负荷缺口,新能源对解决电力安全保供问题作用很有限。因此,现阶段需要从全系统角度统筹各类电源资源支撑、调节作用和新能源消纳运行情况。各类储能和燃气轮机都是有效的支撑调节资源,在技术比选时要全面考量他们在风电、光伏高渗透率情景下的调节价值。
李少彦同时提出,要基于新能源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技术和经济成本分析,最终做出选择和比较。最后,气候变化造成极端气象出现的更加频繁,干旱洪涝导致水电出力受影响,可调可控性低的风电、光伏装机极速增加,在青海等省份有比较好的氢氨燃机应用场景,可以先行示范探索,助力多元、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