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液流电池助力新型储能高速发展

2023-03-23 15:3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 依托在储能智能制造领域的规模化发展,纬景储能的锌铁液流电池产业化更具优势。

 上海双碳科技馆效果图。纬景储能/供图

上海双碳科技馆效果图。纬景储能/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 鲍筱兰

近年来,城市用电量逐年增加,对能源供给方式和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转型与变革持续升级。随着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方向,新型储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全国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增长

储能技术根据储能系统存储能量的形式及其构成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超导磁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而新型储能即为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

液流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将阴阳极电解液分别通过管路推入电堆中,通过活性元素的价态变化,在电能和化学能之间产生转换来实现充放电。由于液流电池是将能量储存于水性电解液中,且能量转化不依赖固体电极,因此没有燃烧爆炸的风险,符合储能的安全需求。此外,液流电池在充放电次数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一般大于1.5万次,是锂电池的3倍以上。再加上液流电池选址灵活、易部署、建设周期短等特点,该技术有庞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液流电池是目前新型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方向。与锂电池相比,液流电池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可灵活扩容、循环寿命长、电解液可循环利用,因此被视为目前最适合长时储能的电池技术之一。随着储能需求不断增长,业内人士认为,锌铁液流电池凭借极安全、超低度电成本、易安装、充放电次数多的优势以及在产能方面的领先性,或成为未来储能产业的主力军。

国内储能产业从单一走向多元发展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并提出,要积极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

回溯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历史,天风证券公用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郭丽丽认为,截至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6年以前,以抽水蓄能为主,技术路径较单一;第二阶段为2017~2021年,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电化学储能走上历史舞台;第三阶段为2022年以后,多项新型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储能技术路径迈向多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4.5%、压缩空气储能为2.0%、液流电池储能为1.6%、铅酸(炭)电池储能为1.7%、其他技术路线为0.2%。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当前我国新型储能呈现出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的特点。

从2022年新增装机技术占比来看,虽然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但新增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占比增速明显加快。

业内人士分析,锂离子电池技术由于其储能时长及安全性较低,难以完全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调峰需求。而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则在储能时长、安全性等方面表现较优,其中液流电池及压缩空气储能在国内已有一定规模的示范项目落地,发展确定性相对较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预计到2025年,发电侧新型储能的规划装机量总规模将接近67吉瓦;同时,新型储能、共享储能也成了各地区2023年着力发展的重点工作,今年已有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浙江、广东等10余个省份提出将建设新型储能项目。

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初步形成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基本能够支撑新型储能行业商业化发展。

在政策引导下,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多项新型储能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内储能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根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9月,国内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径。

基于锌铁液流电池技术具有极安全、超低度电成本、服务寿命长,适合大规模、长时储能的应用场景等优势。纬景储能为了达到储能电池的最优经济性,一直以来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同时也在多地落地建设智能制造工厂。除盐城外,珠海的智能工厂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2023年6月投产。全面达产后,锌铁液流电池产能将达到1.5吉瓦。

产教融合推动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高质量发展

依托在储能智能制造领域的规模化发展,纬景储能的锌铁液流电池产业化更具优势。纬景储能副总裁、政策与战略研究院院长谷雨认为,技术迭代与工艺创新的经验都将成为纬景储能在推动城市更新、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方面的宝贵财富,也是加速锌铁液流电池产业化落地的缩影。

谈及纬景储能和整个储能产业的发展,谷雨认为,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专业储能人才的匮乏。储能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储能人才需要跨界掌握电化学、电力电子、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学科的知识。他说:“尤其在储能生态链中,核心材料技术突破后才能在这一关键领域有所建树,完成换道超车。”针对储能领域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智能制造等人才缺失问题,谷雨透露,纬景储能正在积极联合国家重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设立先进储能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高校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储能专业人才。

此外,纬景储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创造共享社会价值。以建设“碳中和科技馆”为例,纬景储能新总部大楼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由永安栈房双子楼中位于东侧的仓库改造而来,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共有4层。根据规划,纬景储能将把部分区域改造成“碳中和科技馆”,该馆将利用纬景储能新型储能技术在内的未来能源科技,将大楼打造成滨江首个零碳建筑的典范。建成后,科技馆将免费向市民开放,进一步提升社会大众的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